政治体系的网络化与网络政治学的发展
本文选题:政治体系现代化 切入点:网络政治学 出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的长足发展,人类社会活动、社会交往和社会行为由"真实"进入"虚拟"、由物质时空进入虚拟时空已经成为事实。由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所支撑的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形态,简称为网络政治,网络政治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空间政治意识与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生活的重塑,二是网络空间政治发展的解意识形态化与政治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三是网络空间政治发展的去权威化与去中心化,四是网络空间政治发展的草根民主化与去阶层化,五是网络空间政治体系的去封闭性以及治理体系的国际化发展。从政治学研究的视角来看,由于未来政治发展必然会向网络空间拓展,因此网络政治学的研究应成为今后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主题。当前,建构网络政治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条件已基本具备,应将之系统化为政治学二级学科;同时对其进行科学的学科定位以及对其研究对象、核心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仔细考量,以最大限度地揭示隐藏于网络政治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
[Abstract]: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human social activities,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ocial behavior from "real" to "virtual", from material space-time to virtual space-time has become a realit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he virtual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political form, referred to as network politic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twork politic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e remolding of citizens' political life by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psychology of cyberspace, and second, the deconstruction of ideology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development of cyberspace politics. Third,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cyberspace is deauthoritative and decentralized, and the fourth is the democratization and de-stratification of the grassroo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space politics. Fifth, the decontamination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in cyberspa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since the future political development will inevitably expand to cyberspac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network politics should become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core topic of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At present,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ditions for constructing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network politics have been basically possessed, and the system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second level discipli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carries on the scientific discipline localization and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re concept,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 method and so on carries on the careful considerati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objective law which hides behind the network politics phenomenon to the maximum exten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Z016)
【分类号】:TP393.0;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立国;政治学体系创新研究[J];学术论坛;2000年02期
2 陈荷夫;试论政治及政治学范畴与体系[J];政治学研究;2001年01期
3 黄桂荣;新时期的政治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J];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03期
4 吴海晶;尽快改变网络政治学研究相对滞后的状况[J];政治与法律;2004年05期
5 倪娟芝;;政治学研究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6 张承涛;;立足现实 大胆借鉴 力求创新——我国政治学研究方法出现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学科发展三十周年庆典公告[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3期
8 马超;;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层次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学科发展三十周年庆典公告[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4期
10 冯志峰;;当前我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和反思——对九本政治学方法论教材的调查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2 ;后记[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3 刘邦凡;;论知识经济与政治学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C];2013年
4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促进首都的稳定和发展[A];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工作经验汇编[C];2004年
5 王邦佐;;青年学者在中国的政治学研究中大有作为[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6 ;2011-2012年上海政治学学术会议简讯[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7 刘邦凡;;历史和逻辑地考察“政治”之定义[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C];2013年
8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2001年工作总结[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9 谢庆奎;;公共预算与政治学学科体系建设[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简介[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维准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政治系;求证政治学研究之“科学”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房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国情调研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明海英 王春燕;十八大精神为深化政治学研究带来新机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杨海蛟;深入推进政治学研究[N];人民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郑讴 王安丽;美国政治学研究的危机与出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何艳玲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政治学研究要与时代肝胆相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杨海蛟;《政治学研究》编委会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叶晓娴 综合编译;美国“政治学研究”要出局?[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马丁·史密斯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张亮/译;《政治学研究》:英国政治学研究会旗舰刊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李艳霞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现状管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成;中美政治学研究知识图谱比较研究:2008-2013[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2 陈白鸽;我国消费异化现象的政治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李杏丽;恢复、发展与成熟:战后日本政治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燕;《权力与选择:政治学导论》(第一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明思吉;《权力与选择:政治学导论》(第五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涂春元;吸纳与重构[D];重庆大学;2008年
7 徐小凡;COMMONWEALTH的“现代”意味[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本文编号:1598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59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