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评析
本文选题:五四时期 切入点: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 出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五四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寻求改造中国的出路,张东荪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其主要主张是:利用资本主义,实现实业振兴;发展教育,改造国民精神;研究"社会主义",探寻中国出路;反对"劳农专政",避免伪劳主义;实行地方自治,巩固国家政权等。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在五四时期的特定环境下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也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
[Abstract]: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a variety of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 emerged to seek a way out for China's transformation. One of them was Zhang Dongsun's thought on socialism. His main propositions were: to use capitalism to realize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nd to develop education. To reform the national spirit; to study "socialism" and seek a way out for China; to oppose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easants" and to avoid pseudo-laboritism; and to practise local autonomy. The socialism of Zhang Dongsun Kilt has its positive meaning in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of the May 4th period, but it also has serious historical limit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D091.6;K2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忠;;近代中国“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的互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正林;屈凤锐;;近三十年来教育救国研究述评——基于CNKI的数据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3年01期
2 徐正林;屈凤锐;;近三十年来教育救国研究述评——基于CNKI的数据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陈永忠;;章太炎与现代中国的学术转型[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素峰;《中华民国民法》中的习惯研究(1927-1949)[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跃;《中华实业界》及其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D];西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童建军;马丽;;论明清徽商的商业伦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霞;五四时期民主实践的局限与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冯建辉;五四时期的百家争鸣[J];炎黄春秋;2002年06期
3 白贵一;;陈炯明地方自治及其评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4 谢美航;廖和平;;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的现代性问题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左玉河;;论五四时期的民粹主义[J];晋阳学刊;2010年01期
6 彭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文化观[J];历史教学;1989年05期
7 宋小庆;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与政治关怀[J];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06期
8 王颖;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与抉择[J];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9 李建军;胡适与五四:他的相关言论评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8期
10 郭华清;章士钊批判封建专制的理论评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瑞莲;丁爱英;;浅论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与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之异同[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2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文化格局论析[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4 王元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5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东北新型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历史作用[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罗重一;;从五四时期的精神解放到当今的思想解放[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7 杨河;;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倾向及其转变过程[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8 周建华;;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腊生;詹爱霞;;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文化转型——以丧葬礼仪改革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10 陈贵华;;从五四运动看中国人的现代化之实现[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陈先初;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N];光明日报;2010年
2 余华林;民国时期的男女平等观念与妇女职业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波;“如果五四时期能开始得更早一点”[N];经济观察报;2007年
4 张化冰(新闻所);从《新青年》作者群的分裂看五四时期的思想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概念史”视野与五四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虞和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新文化的新发展[N];光明日报;2005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黄兴涛;罗家伦致信北大校方赶英文老师辜鸿铭“下课”[N];光明日报;2008年
8 李瑗;五四思潮与“人的解放”[N];学习时报;2009年
9 汤一介;不要把五四运动与“打倒孔家店”等同起来[N];北京日报;2006年
10 马连儒;王希天思想发展和救国道路的历史价值刍议[N];协商新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杨智勇;《改造》杂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黎红;“调和论”与文化改造的理论和实践[D];南开大学;2003年
6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7 张继才;论中国近代的联邦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滕峰丽;戴季陶的前期思想与三民主义(1909-1928)[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傅静;意识形态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海燕;五四时期新型知识分子的女权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全健;五四时期胡适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华晓书;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唐巧天;五四时期与三十年代中西文化论战中关于西化论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夏浩;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谢美航;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7 宋晓琛;《新青年》与五四时期的美学嬗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范晓娟;论五四时期实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路良魁;民国时期两次西化论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70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70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