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供给:中国政治学构建的关键
本文选题:中国政治学 切入点:知识体系 出处:《江汉论坛》2017年11期
【摘要】:政治学本质上是一套关于政治的知识体系。中国政治学的构建,旨在形成一套基于中国的事实和经验,能够有效解释中国问题,并能与人类现行的政治学体系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然而,中国特色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以概念为基础,政治学概念是政治学知识大厦的基石。西方之所以能够构建起一个完备的政治学知识体系,就是因为在知识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有效的政治学概念。中国没有形成完备的政治学知识体系,也与历史上知识生产中概念供给能力的薄弱有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概念短缺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构建的掣肘因素。今天中国要构建完备的政治学知识体系,须以概念构建为突破点,提升概念供给能力,同时采取恰当的概念构建策略,加强概念的生产和供给。
[Abstract]:Political science is essentially a system of knowledge about politic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olitics aims to form a set of facts and experiences based on China that can effectively explain China's problems.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politic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ust be based on the concept.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science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knowledge building. It is because a large number of effective political science concepts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China has not formed a complete political science knowledge system, which is also related to the weak supply capacity of concepts in historical knowledge production.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Concept shortage has become a constraint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In order to build a complete political science knowledge system, China must take concept construction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enhance the concept supply capacity, and adopt appropriate concept construction strategy. Strengthen the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concepts.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尚立;中国政治学需要新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0年04期
2 俞可平;;中国政治学的进程——一个评论性的观察[J];学术月刊;2007年11期
3 王邦佐;邵春霞;;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30年[J];探索与争鸣;2008年12期
4 ;走近中国政治学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蔡翠红;;科学与人文之间:一部中国政治学力作——《中国政治学:科学与人文的探索》评介[J];政治学研究;2009年02期
6 罗依平;马爱军;;变革中的中国政治学:方法与创新[J];河北学刊;2009年03期
7 ;走近中国政治学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走近中国政治学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走近中国政治学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走近中国政治学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范炜烽;刘小年;;关系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新方法[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慧;中国政治学走过30年[N];人民日报;2008年
2 复旦大学国政系教授 孙关宏;中国政治学30年:科学与人文的考察[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 苏长和;中国政治学正走出百年西制崇拜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治学的学习-反思与知识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任军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中国政治学的问题意识与学术自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刘建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国家语境下的中国政治学:2011年终回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虞崇胜;构建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N];光明日报;2005年
8 朱光磊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国政治学:直面中国与世界政治发展中的新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复旦大学副校长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林尚立;革故鼎新: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南开大学副校长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朱光磊 本报记者 陈建强 整理;慎思笃政 管通天下[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华杰;西方政治学实验研究演进及其对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启示[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6年
2 赵海军;范式的输入与原创:中国政治学学术概念的理论发展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2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7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