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离:生命政治生产中的抵抗形式——对哈特和奈格里的阶级斗争观的一种解读
本文选题:出离 切入点:生命政治生产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哈特和奈格里从债务人、被媒介化的人、被监控的人、被代表的人等四种形式来说明主体形式正处于危机之中,并坚持认为只有通过出离才可能真正颠覆统治权力。在他们看来,像2011年发生在西方国家的占领运动最恰当地表述了出离的内涵,因为在这些运动中,主体作为单一者正在经历着事件,正在发生着主体性时刻。不过,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理论中存在着解读思路单一、方法论上过于偏向主体主义等缺陷。
[Abstract]:Hart and Negree show that the subject form is in crisis from the debtor, the person who is mediated, the person who is monitored, the person who is represented, and insists that only through departure can the ruling power be truly subverted.In their view, occupation movements such as 2011 in the West most appropriately express the meaning of separation, because in these movements, the subject, as a single person, is experiencing events and the subjective moment is taking place.However, as long as we carefully analyz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re are some defects in their theory, such as the single way of interpretation and the over-deviation of methodology towards subjectivism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09JZD0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一华;秦末汉初阶级斗争窥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1年03期
2 张昆仑;刍议“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J];宜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左雪松;夏道玉;;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对马克思与科塞冲突思想的比较分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徐东辉;孙前梅;;从组织阶级斗争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无产阶级政党完成政治任务方式的转变[J];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05期
5 李恬;;关于马克思主义殖民地民族问题思想的新认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6 许建军;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阶级斗争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年03期
7 吉彦波;阶级斗争:阶级社会的杠杆[J];长白学刊;1999年03期
8 高宪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与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有何不同[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9 陈子亮;试论邓小平的阶级斗争思想和实践[J];桂海论丛;2000年01期
10 尼古拉·布朗 ,伊莫瑞·泽曼 ,王逢振;什么是群众?——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内格里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修果;赵熠;;社会主义国家职能与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淑;;瞿秋白批判国家主义派的历史功绩[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3 王福成;;评“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特里·伊格尔顿;袁新;;健忘的政治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彭学农;;对《帝国》的批判性分析——评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6 卢翰章;;认真总结教训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7 林德山;;改良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几点认识[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林德山;;改良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几点认识[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建洲;;工人阶级意识:从马克思到汤普森的理论探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10 徐恕;;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沿革[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镇;莱哈特与共识民主[N];学习时报;2003年
2 汪行福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共产主义的回归:伦敦“共产主义观念”大会的透视与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启云;利普哈特的共识民主[N];学习时报;2008年
4 刘吉(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建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大厦[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牟钟鉴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仁和之道,时代的呼唤[N];各界导报;2010年
6 管敏政(本文作者系浙江大学教授);“讲政治”贵在落实[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7 季明 作者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N];人民公安报;2004年
8 中国人民大学 周新城;新自由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对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北京大学 李风华;政府职能不全都是公共服务[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百年分合[N];南方周末;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郁卉;政治实践与思想干预[D];南开大学;2010年
2 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斐;权利概念学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聪;现代政治哲学视域下的浪漫派、黑格尔与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幸平;民族与自治[D];南京大学;2013年
6 曲波;马克思人类解放视阈中的人权观[D];吉林大学;2013年
7 高红;毛泽东政治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位红;瞿秋白对戴季陶主义批判的再审视[D];吉林大学;2007年
2 常明;共识民主的制度特征[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婷;功利主义与分析法学之间的内在关联[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杜荧;第一代新左派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继承与超越[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5 蔡南星;迈克·哈特与安东尼奥·奈格里的社会主义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6 蔡婕;从弗里德里克到登哈特:行政责任观的演变及其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丁乙;《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唯物史观及现代价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曹晓进;利普哈特的结盟民主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颖;利普哈特共识民主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程晓升;江泽民阶级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01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0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