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级关系的公共行政学意蕴
本文选题:上下级关系 切入点:行政组织 出处:《领导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正在组织化时代,各类组织在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组织化语境下的个体已然被悬挂在一张由自身、家庭和社会编织的"关系网"上。其中,组织中的上下级关系是这张"关系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中的个体存在样态、互动效度、流动频率和发展轨迹。这一点在行政组织中尤为明显。笔者试依凭公共行政学的棱镜,从行政文化、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行政伦理、行政沟通等五个层面,对上下级关系的学理意蕴、现实困境和未来图景进行漫谈式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行政文化":唯上"与"安下"
[Abstract]:Organizations are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soci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fe.To some extent, individuals in the context of organization have been suspended from a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woven by themselves, families and society.Among th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erior and subordinate in the org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lationship network". To a great extent, it determines the existence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organization, the interaction validity, the flow frequency and the development track.This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Based on the prism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author tries to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future prospec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erior and subordinate from the five levels of administrative cultur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power, administrative ethics and administrative communication.With a view to throwing bricks to attract jade.First, administrative culture ": only above" and "down"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康之;在公共行政的演进中看行政伦理研究的实践意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认真抓好“上下级关系”教育整顿[J];西南民兵杂志;1997年06期
3 匡庐;;上下级要“真相知”[J];北京支部生活;1998年11期
4 吴锦祥;;站着,还是跪着[J];杂文月刊(原创版);2010年08期
5 赵化南;“靠山”靠不住[J];前进论坛;2002年10期
6 卢有学;;指挥官刑事责任基本理论[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卢亮宇;;论公务员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公共行政的行动理论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刘绍楹;;接待与被接待[J];前线;2007年02期
9 卢敏;;秘诀[J];中国边防警察;2010年03期
10 朱晓红,伊强;行政荣誉机制的三重功能[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嵘均;;论行政伦理规范体系建设的主题及价值目标[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亚强;;论电子政府形态下的行政伦理问题[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薛刚凌;;公共行政转型与行政组织法律制度建设[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丹婷;;真实的启迪:论质的研究及其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应用[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5 张赫然;;浅析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张劲松;尹婷婷;;论公共行政学教学法的改进与优化[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7 孙浩;;范式变迁下的中国政府改革价值取向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蔡立辉;;公共行政发展的民主价值取向与政府行政模式的转换[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顾锦芳;;关于归因理论在行政组织激励中的运用[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1年会文集[C];2001年
10 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反思:面对问题的勇气[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玉民;保持上下级关系的纯洁性[N];解放军报;2002年
2 卫虎林;处理上下级关系的艺术[N];发展导报;2002年
3 王玉海;如何构建领导与被领导者间的和谐关系[N];证券日报;2006年
4 ;行政伦理[N];中国社会报;2007年
5 武玉英;以公共教育培养行政伦理[N];学习时报;2007年
6 闫秀敏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管理哲学专业博士;居上谦下:不与下属争名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西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张长乐;对领导要尊重[N];山西党校报;2010年
8 饶志华 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领导干部帮助下属“三忌”[N];中国人事报;2010年
9 舒绍福;行政伦理与廉政教育[N];学习时报;2010年
10 肖长富;强化公务员的行政伦理观[N];重庆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东平;论政府的德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爱华;我国低代价行政管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蔡恒;执法效率与有效组织[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卫琳;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郑大庆;行政组织信息系统接受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姒鹭;行政伦理法治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鑫;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黄芳;论政府决策行为中的道德责任[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康武刚;论宋代基层势力与基层社会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卉;论转型社会的行政伦理建设[D];山西大学;2007年
2 张俊选;行政责任的实现途径[D];河北大学;2011年
3 田瑞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伦理重建[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曾丽;试论我国行政权力的伦理自律[D];河南大学;2006年
5 王冬;行政伦理视野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德川;当前我国行政伦理的失范成因及治理对策探析[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李芳云;公正: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克伟;当代中国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设[D];山东大学;2007年
9 肖海英;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行政伦理反思[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陈桂芳;儒家传统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05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0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