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批判与反思
本文选题:公民身份理论 切入点:T.H·马歇尔 出处:《理论导刊》2014年03期
【摘要】:自T.H·马歇尔将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视为公民身份的构成要素,并建构了一种以"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为内核的"三位一体"的权利体系以来,他的公民身份理论就激发了人们对公民身份问题的浓厚兴趣,并经常在有关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中处于争议的中心。无论持赞同态度,还是批判态度,在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在其所开创的公民身份分析框架内开展工作。澄清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的内涵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批判性解读,有利于深化对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
[Abstract]:Ever since T.H. Marshall regarded civil, political and social rights as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citizenship, and constructed a "trinity" system with "civil, political and social rights" as its core.His theory of citizenship has aroused people's strong interest in the issue of citizenship and has often been at the center of controversy in the research of the theory of citizenship.In many cases, people have to work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itizenship analysis created by them.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Marshall's citizenship theory and its various 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study of citizenship theory.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
【基金】:2013年度人事部第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我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研究——以公民身份理论为视角”(2013T60257)
【分类号】:D0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世伦;马金芳;;社会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2 侯帅;;福利国家矛盾中的工作伦理探析——以“奥菲悖论”为视角[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吕艳辉;;行政给付限度论[J];当代法学;2011年02期
4 邢会强;;财政政策与财政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谢静;;奥菲国家理论思想溯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10期
6 汪华;;论“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与理论渊源[J];改革与战略;2008年12期
7 张广利;张婷婷;;从福利国家到社会投资国家:吉登斯关于福利体制的再造[J];改革与战略;2012年04期
8 肖扬东;刘卓红;;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重构——走向熊彼特主义竞争国家[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9 郭忠华;;克劳斯·奥菲对福利国家管理危机的探析[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07年00期
10 孙涛;;福利国家发展的历史轨迹:历史与辩证的考量[J];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廖慧卿;;中国公共卫生危机的多中心治理之维[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郑青;夏国永;;福利政治与非竞争性执政党社会治理变革研究[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棉管;行动中心制度主义:重构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晓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游;担保行政:公用事业公法治理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1年
6 曹军辉;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范式转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方新军;权利客体论[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杨山鸽;后福利国家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9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平;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完善与政府管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美奥;流动劳动力养老保险之路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周豪;治理理论视角下北欧国家福利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曲明影;西方福利国家理论述评[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洋;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的演变及原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吴潇;美国里根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改革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闵晓丽;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保障权的分配正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邹爱军;医疗风险的识别与责任分担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中平;公物概念在中国法中的构建:必要与可能[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杨放;论达尔多元民主体系下利益集团的平衡[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崇义,锁正杰;我国加入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刑事诉讼立法条件已经成熟[J];政法论坛;1998年03期
2 王清坤;适用法律上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和意义[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杨军;犹太人内部冲突的文化学基础——兼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对民主制度的采纳[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王子清;避免我国法律文化的“大跃进”[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周宏;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及其在当代中国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12期
6 何洪澜;从《独立宣言》看美国文化[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刘小牛;谈纳税人及其权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孙君芳;;农村公共品缺位思考——基于契约关系下公民平等权的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孙伟;王艳;;战后西方国家制度调整与“社会平等”的进展[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2期
10 谢慧;;西方女性主义自由派法律思想评介[J];政法论丛;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学礼;刘永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如何运用心理契约[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顾文琳;;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初探[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尚嫣然;林文棋;夏竹青;王学兰;;基于生产链的城乡统筹研究——以三亚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忠英;;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卢翊群;;让爱贯穿班级工作的始终[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6 陈泉生;何晓榕;;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贾璐;;让课堂教学在对话中走向精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时妍文;;创建和谐课堂 和谐产生美[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袁代君;周志刚;;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若干问题探讨[A];七省市第八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柴宝勇;;党内民主的政治学审视:功能及其限度[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封耕;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2 李义平;关键是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N];经济日报;2000年
3 郭梓林;对等下的平等与平等下的对等[N];证券时报;2002年
4 刘效仁;给农民工平等的培训权[N];经理日报;2002年
5 陆扬(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借助媒介与上帝谈平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私企进出口渴望平等[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郑杭生(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从以平等取向为主到以公平取向为主[N];辽宁日报;2001年
8 陬人;应平等分享教育资源[N];中国商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王惜纯;谁侵害了他的平等求学权[N];中国质量报;2002年
10 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钱应学;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N];青海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宁;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5年
2 敬少丽;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机会均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薛长礼;劳动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茗;从美国“民主”到法国“革命”[D];复旦大学;2005年
5 郝晶;劳动者民主参与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傅鹤鸣;论法律的合法性[D];复旦大学;2005年
7 吴克峰;世界政党政治发展中的反对党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柯继铭;20世纪前十年思想史中的“民意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湛卫清;人权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冬俐;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平等[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峰;西方公民理念的源流与变迁[D];苏州大学;2005年
2 王树韧;论受教育权的平等保障[D];苏州大学;2005年
3 郭彩华;平等·互动·创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孟维生;论有条件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D];苏州大学;2006年
5 沙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金炳U,
本文编号:1710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1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