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论”与“崩溃论”之争——伯恩施坦与卢森堡关于资本主义信用的争论研究
本文选题:资本主义信用 + 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 参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6年04期
【摘要】:伯恩施坦与卢森堡关于资本主义信用的争论,是其围绕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争论的一部分。卢森堡对资本主义信用的看法与马克思基本一致,她试图通过反驳伯恩施坦来捍卫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则持怀疑态度,他试图提醒人们注意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民主党策略的影响。争论表明了双方在方法和社会主义策略上的分歧,即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的分歧。历史发展表明,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片面性。
[Abstract]:Bernstein's argument with Luxembourg about capitalist credit is part of his debate about the trend of capitalism.Luxembourg's view of capitalist credit is largely in line with Marx's, trying to defend Marxism by refuting Bernstein.Bernstein was sceptical about the approach of Marxist theory, trying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new changes in capitalism and its impact on the strategy of the Social Democrats.The controversy show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 methods and socialist strategies, that is, social reform and social revolution.Historical development shows that the views of both sides have a certain one-sidednes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项目号:15CWHJ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统一战线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项目号:14JJD81001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旭红;田明孝;;论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改良思想观及其历史影响[J];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2 商鼎;;六十至七十年代西德出版的伯恩施坦著作和有关伯恩施坦的著作[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1年03期
3 于沪生;;关于伯恩施坦的若干历史资料[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2年03期
4 辛夷;;卢森堡提出过把伯恩施坦开除出党吗?[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2年01期
5 周懋庸;;卢森堡论及伯恩施坦思想来源的三篇文章[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4年01期
6 让·饶勒斯;何崇善;;伯恩施坦和社会主义方法的进化[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5年01期
7 殷叙彝;关于伯恩施坦的评价(上)[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年04期
8 Е.Л.彼得连科 ,潘培新;伯恩施坦的“民主社会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05期
9 殷叙彝;伯恩施坦的生平和思想发展过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1期
10 程玉海;郑永朝;;伯恩施坦在1880—1895年间的思想变化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学明;;伯恩施坦如何全面地否定与修正马克思主义——重读《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保贤;伯恩施坦的代表作是怎样出炉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徐觉哉;“创新”与“修正”[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海南省省委党校 刘新宜 李国峰 本报记者 晓华;布尔什维克的荣与痛[N];社会科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亮亮;卡尔·考茨基思想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贾淑品;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认识与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崔景瑞;论伯恩施坦社会主义出场路径再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建刚;1901-1924年伯恩施坦的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黄娟;伯恩施坦的核心思想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郑翔;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改良思想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郑永朝;1880-1895年伯恩施坦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评析[D];聊城大学;2006年
6 掌海啸;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12年
7 高正;伯恩施坦社会主义观[D];郑州大学;2010年
8 赵晶;关于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相关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7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5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