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科学分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逻辑框架
本文选题:分配型政策 + 合约型政策 ; 参考:《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1期
【摘要】:公共政策现有分类没有指明政策解决方案的路径。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其指向的问题,嵌入社会情境之中的问题可划分为分配问题与合约问题,问题指向的公共政策依此分为两类,一类是合约型政策,政策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性质是纠正被违背的合约,恢复合约的利人利己状态;一类是分配型政策,政策性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性质是强制性收入转移。转型期中国,分配型政策并非解决分配问题的唯一路径,纠正因自由受限和正义缺失而致的合约失败是分配型政策有效的前提。
[Abstract]:The existing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policies does not indicate the path to policy solutions.The target of public policy is the problem it points to. The problem embedded in social context can be divided into distribution problem and contract problem. According to this, the problem oriented public polic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ne is contract policy, the other is contract policy.The nature of the policy solution is to correct the breach of the contract and restore the self-interest of the contract; one is the distributive policy, and the nature of the policy solution is the mandatory transfer of income.In transitional China, distributive policy is not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stribution, and correcting the failure of contract caused by restriction of freedom and lack of justice is the premis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distributive polic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9BZZ027)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余飞跃;;嵌入社会结构中的社会问题的分类逻辑——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家;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旭;;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及其反思——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马海韵;;政策生命周期:决策中的前瞻性考量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吴英姿;;司法过程中的“协调”——一种功能分析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薛汉伟;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所有制理论与现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徐家良;;新组织形态与关系模式的创建——体制吸纳问题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毛振军;;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意的应然表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杨清华;;协同治理与公民参与的逻辑同构与实现理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闫华明;;教师培训区域支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教师带薪脱产培训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余雅风;;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任德胜,郭凤仙;公共决策失误的界定及表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建文;刘爱辉;;民生时代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胡央群;;排污权交易的法律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朱长明;;“委托代理”视角下的转型期公共决策失误[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滕世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表达[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何华兵;;政策过程理论回顾与展望——文献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世香;;论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宪政主义公共利益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邓华;张凤军;;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参与者互动困境及其多维度化解[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世香;;西方行政学视角中的管理主义公共利益观评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4 周W,
本文编号:1768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6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