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多样性及其限度——以政治生态学为视角
本文选题:政治生态 + 政治多样性 ; 参考:《学术界》2015年04期
【摘要】:现代政治要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治多样性。政治多样性是以民主为主旨的现代政治的灵魂。但是,政治多样性又不是无限多样性,它也有其必要的限度,这个限度以合乎政治发展的生态性为标准。以"三分法"即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探寻政治多样性的合理限度及其统一性问题,可以见出,"第三方"就是政治多样性的那个"度"。只有以"第三方"为限的多样性,各方既有互为制衡之效,又相对简约,不失为多样性的最佳界点。其实,"三方"相协,互动共生,也是现实社会政治生态的最佳写照。
[Abstract]:Modern politics cannot keep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out political diversity.Political diversity is the soul of modern politics based on democracy.However, political diversity is not infinite diversity, it also has its necessary limit, this limit accords with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ecology as the standard.With the methodology of "three points", that is, dividing into three, we can find out that "third party" is the "degree" of political diversity by exploring the reasonable limit of political diversity and its unity.Only the diversity limited by "third party" is the best boundary point for diversity, because of the checks and balances of each other and the relative simplicity of each other.As a matter of fact, the three-party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are also the best portrayal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ecolog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重点项目“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关系变迁研究”(批准号13AZZ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承笃;;栖居与生态——“诗意地栖居”的生态意蕴解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晓峰;论关系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吴永;;近代知识精英的“国民”话语及其政治维度刻画——以梁启超和陈独秀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3 林兴初;;快速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演化及化解机制——基于台州市2005—2009年党政部门信访数据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林林;;法律文化生态:冲突与分化[J];比较法研究;2011年05期
5 张志顺;王圣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冲突的两重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6 沈杰;;“仇富心理”何以可能——对北京市和杭州市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洪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J];长白学刊;2010年03期
8 张领;赵光勇;;农民外出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周自豪;张文彬;;公民社会与正确对待社会冲突[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玉娇;;社会建设:双向运动中的中国利益格局重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秦德君;;中国社会建设战略择定与集体行动——政治设计视野中小康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演进路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4 黄毅峰;;再论政府能力及其提升的路径选择——由转型期中国政府能力“怪像”现状引发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倪稼民;;制度安排公正与和谐社会[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6 林德山;;改良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几点认识[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高艳东;;现代刑法的逻辑起点:社会应接受罪犯和容耐犯罪[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8 林德山;;改良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几点认识[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林德山;;欧洲社会民主党的平等观念及其变化[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冯钢;;房地产广告中的东西方文化呈现——成都房地产广告个案研究[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齐睿;我国征地冲突治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健;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杨亮;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韩平;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完善与政府管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甘茂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玉洁;“村民自治”背景下新疆村民对村干部满意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林少敏;K市出租车罢驶危机管理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萌;;听真话比讲真话更难[J];同舟共进;2008年03期
2 ;黄山的“政治生态”看起来也很“美”[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10期
3 罗平;;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J];江淮;2008年09期
4 陈忠;;大学生村官与中国政治生态:意义、问题与趋势——大学生村官的一种政治学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何通;;构建“条管”与“块管”干部的良好政治生态[J];领导科学;2009年24期
6 丁忠甫;丁贞权;;建构安徽省和谐政治生态环境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朱小玲;;抗战时期共产党政治理念的更张与政治生态的改善[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8 郑为文;;把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作为优化政治生态的一项重要任务[J];江淮;2010年10期
9 周江;;用观念和制度破解政治生态变革[J];西部大开发;2010年Z2期
10 李先进;;技术对政治影响的因素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唐正繁;;近年来我国关于政治生态问题的研究综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2 王金山;;关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思考[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3 刘景泉;;略论民初政治生态与同盟会的改组[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升波;;节约型政党建设的政治生态视维解构[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5 张海洋;;中国民族领域的政治生态与共和宪政坐标——论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治理民族领域的根本和必由之路[A];共识(2012春刊07)[C];2012年
6 臧秀玲;;政治生态视域中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制约因素探析[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立华;政治生态小说真实最难得[N];中国商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N];安庆日报;2008年
3 李江;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保持机关风清气正[N];黄山日报;2008年
4 记者祁俊 实习生黄忠丽;积极构建纯净优良充满活力政治生态[N];黄山日报;2008年
5 苏宇光;为优化政治生态献策出力[N];巢湖日报;2010年
6 寇占文;政治生态不可小视[N];承德日报;2011年
7 本报评论员;促进大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N];盘锦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贾臻;加强机关建设 优化政治生态[N];青岛日报;2012年
9 李抒望;进一步优化地方政治生态[N];丽水日报;2012年
10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戴焰军;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N];经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恩名;互联网政治生态下的政府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袁亦;基于互联网的政治生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吴丽丽;马克思主义政治生态思想视阈村民自治建设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4年
4 薛海秋;政治生态视角下政府职能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亮;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6 田先红;合作场域中的村庄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炬;政治生态视野下的隋唐科举制探析[D];苏州大学;2013年
8 耿华;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70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7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