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耶斯恶性循环的破解——阿伦特论费城制宪会议之正当性
本文选题:制宪会议 + 正当性 ; 参考:《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费城制宪会议是决定美国历史命运的一个重大事件,然而对费城制宪会议的正当性的质疑使其从召开伊始就遭遇到反联邦主义者的反对。文章首先试图厘清费城制宪会议之正当性问题的实质,指出美国制宪会议所遭遇的难题其实是一切开端性的制宪会议所必然遭遇的西耶斯恶性循环问题,然后尝试根据阿伦特的一些文本论述,梳理其对费城制宪会议之正当性的一种解读,并尝试提出权威是权力之异化的新理解。
[Abstract]:The Philadelphia Constituent Convention is an important event that determines the historical f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 questioning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Philadelphia Constituent Convention makes it encounter anti-federalist opposition from the very beginning.The article first tries to clarify the essence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Philadelphia Constituent Conven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roblem encountered by the American Constituent Assembly is actually the vicious circle of Siers, which is inevitable to all the initial Constituent Assembly.Then it tries to analyze the legitimacy of Philadelphia Constituent Convention according to some texts of Arendt, 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a new understanding that authority is the alienation of power.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D091;D971.2;DD9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闫海;;基于司法独立的我国司法预算制度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钟娟;姜起民;;行政相对人监督行政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于江;雅典民主制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江振春;;调和与共融——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形成[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梁晓淮;张洪得;;独立化 公开化 法制化——检察机关侦查权内部制约机制的检讨与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祺国;;论和谐司法[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学成;;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燕继荣;;政府创新与政府改革——“中国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9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郝建臻;;中国高校反腐机制建设刍议[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9 叶凡美;“内部改进”与美国早期国家构建(1801-1833)[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则下的基本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睿;西方发达国家弹劾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龙;论权力的特性与基础[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匡舒啸;;权威与自由的平衡——理解霍布斯的《利维坦》[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6期
3 高巍;;权利焦虑:权力与自治之间[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4 陈秀萍;郇兴艳;;权威合法化与现代国家的正当统治[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肖萌;熊璇;;自由:法律对个人的限制——读密尔《论自由》有感[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4期
6 丁夏荣;;东西方权威的概念与组织比较[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3期
7 唐健飞;;人权的正当性——一种社会历史境域式论证路径的探究[J];湖湘论坛;2007年03期
8 吴赋光;哈耶克“有限民主理论”评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叶国文;权力合法性:一种权力起源模式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3年05期
10 丁军,郭春玲;试论公民的权利观[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飞;;试论媒介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孔繁斌;;民主治理研究:一个承认政治的框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廖申白;;正义、和平善治与公共理性(提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春成;;公共利益的必要性与不充分性:个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春成;;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利益之争——“ZH市裕达广场争议案”引发的思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炳烁;;超越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协商性民主与合法性重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陈德中;;从价值多元主义到政治现实主义——B·威廉姆斯政治哲学探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蒲启华;;程序正义与社会主义民主[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健;;公民意识内涵研究:国家观念、私权意识、主人意识和公共理念[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09级二班 焦清扬;国家、法律的起源及其正当性之思[N];江苏经济报;2010年
2 墨哲兰;质问“七君子宣言”的正当性[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江怡;当代英美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演变[N];学习时报;2007年
4 范素;“政治哲学”是如何可能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俞可平;从统治到治理[N];学习时报;2001年
6 上海社科院学者 童世骏;民主如何才是个好东西[N];东方早报;2008年
7 易江;政治全球化的冲击[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8 刘晗;以《利维坦》阐释“利维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俞可平(作者为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教授);走向中国特色的治理和善治[N];文汇报;2002年
10 吴兴智;公民参与和协商民主[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余宜斌;自由主义民主的困境与重建[D];复旦大学;2007年
2 杜霁雪;民主审议与正当性[D];吉林大学;2009年
3 方卿;专制与秩序[D];复旦大学;2005年
4 袁聚录;试析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王斐;权利概念学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龚培渝;通过对话寻求承认[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东明;例外的挑战:卡尔·施米特的国家紧急权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颖;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和谐统一[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连尉尉;理解政治[D];吉林大学;2007年
3 赵伟;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正义理论模型初步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孙乐涛;中华帝国早期政治哲学与政治制度的张力建构[D];湘潭大学;2003年
5 刘笑言;通往福利之路[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静;对格林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任俊;契约论辩护道德原则的两种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欢;论流亡者及其政治义务[D];中南大学;2008年
9 叶国平;程序正义与正义程序[D];南昌大学;2008年
10 庞西贝;民主·平等·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72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7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