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0 16:10

  本文选题:萨义德 + 后殖民主义 ; 参考:《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爱德华·萨义德(Edward·W·Said)是当代享有声誉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他被认为是后殖民理论的开创者,在后殖民批评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萨义德出版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借以阐释其后殖民理论,如,《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巴勒斯坦问题》等等,这些作品成为后殖民文化批评的重要武器。 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观念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批判性,他的理论研究与政治现实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福柯的权力——话语体系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的基础之上,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殖民话语分析理论,将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的关系深刻的展现出来,使隐藏在虚假现象之下的真实原因被发掘出来。本文主要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以及文化帝国主义两方面阐述其后殖民理论,并且对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的来源以及其理论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分析。 本文共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发现‘东方主义’”,通过对东方学发展的历史回顾,揭示东方学背后的权力机制。第二章“帝国主义的全球文化战略”,阐释了帝国主义的发展程度,从而引发对于文化帝国主义的思考。第三章“后殖民理论的抵抗策略”,集中探讨了萨义德对于第三世界的关注,以及第三世界对于第一世界的反抗策略。第四章“萨义德与后殖民主义:矛盾重重的理论实践”,本章主要阐释了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他后殖民理论家的影响。 本文在结语中论述了中国自身独特的发展趋势,以及萨义德后殖民理论对于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Abstract]:Edward W. Said is a famous literary theorist and literary critic. He is regarded as the pioneer of postcolonial theor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postcolonial criticism. Saeed published a large number of theoretical works to explain the post-colonial theory, such as Orientalism,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 and so on. These work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weapon of post-colonial cultural criticism. Saeed's postcolonial theory has a strong ideological criticism, and his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closely combined with political reality. Its theoretical basis is based on Foucault's power-discourse system and Gramsci's theory of cultural hegemony, and has formed its own unique theory of coloni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rst world and the third world is deeply revealed, so that the real reasons hidden under the false phenomena are unearthed.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postcolonial theory from the orientalism and cultural imperialism of said, and analyzes the origin of said's postcolonial theory as well as the defects and problems in his theory.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Discovery of Orientalism", reveals the power mechanism behind Orientalism through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Orientalism. The second chapter, "the Global Cultural Strategy of imperialism",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imperialism, which leads to the thinking of cultural imperialism. Chapter three, "the Resistance Strategy of Post-colonial Theory", focuses on Saeed's concern for the third World and the third World's Resistance Strategy against the first World. Chapter four, "Saeed and Post-colonialism: theoretical practice with many contradictions", mainly explain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aid's postcolonial theory and its influence on other postcolonial theorists. In the conclu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niqu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itself and the influence of said postcolonial theory o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建高;;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之后——20世纪90年代国内后殖民理论研究综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赵一凡;;萨义德:后殖民批评(下)[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9期

3 牛寒婷;;超越的言说——读《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J];粤海风;2010年03期

4 朱丽;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谈谈萨义德的《东方主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李晓光;如何看待萨义德对马克思的批评[J];教学与研究;2000年08期

6 华全红;寇国庆;;解构主义思潮对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的影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刘海静;;“萨义德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J];攀登;2010年05期

8 叶虹;后殖民理论的帝国主义观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9 张立波;后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思想资源与理论特征[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庄礼伟;萨义德:内心的战争[J];南风窗;2005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建高;;中国后殖民理论研究现状及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特里·伊格尔顿;袁新;;健忘的政治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3 江秀莲;;自我身份的迷失与重构——从后殖民角度看《英国病人》里基帕尔·辛格的创伤[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陆严冰;;城市规划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职责[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7 杨乃乔;;从文化冲突到后殖民主义消解[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付长珍;;变幻的视域——三农问题映射下的城市知识分子精神生态透视[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王宁彤;;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对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阿拉伯世界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叶丽贤;;文化建构与自我意识:论奥赛罗在威尼斯社会中的“种族他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慨;萨义德去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华东师大中文系 方克强;“双重意识”心态之谜[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萨义德:乡关何处?[N];深圳商报;2003年

4 钱镇;萨义德眼中的知识分子[N];学习时报;2004年

5 黑龙江大学 杜萌若;萨义德与“文化认同”[N];光明日报;2009年

6 思郁;萨义德的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陶东风 贺玉高;爱德华·萨义德:一个有血气的知识分子[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吴淼;“享乐主义”的澄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大江新作向萨义德致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潘小松;萨义德出版《流亡沉思录》[N];文汇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3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新民;后殖民理论与中国文化身份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陆薇;渗透中的解构与重构:后殖民理论视野中的华裔美国文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翟晶;边缘世界[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李秀清;帝国意识与吉卜林的文学写作[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建红;赛义德的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莹;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聂小琴;论萨义德的政治阅读文本分析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佳;萨义德“旅行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2年

4 郭根秀;中国语境下的后殖民理论[D];兰州大学;2011年

5 马元雄;萨义德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黄相林;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靳婷;萨义德及其《东方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彭国辉;回归与重读——论后殖民理论对文艺批评的意义[D];中南大学;2004年

10 席欢欢;法侬后殖民理论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778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78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e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