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的政治思想体系
本文选题:《文子》 + 政治思想体系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文子》理想社会的多层次性直接影响着其政治措施的多层次性。"以道治天下"是无为政治的理想措施,无为以自化、循理顺性以牧民,分别从内在心性与外在行为上构成了这一理想措施的两个层面。鉴于理想化措施与社会现实紧迫性之间的反差,《文子》不得不采取次一级的政治手段:"守德""上贤"、提倡仁义以治国,"正法"以治国。在吸收儒家之德治思想与法家之法治思想的同时,《文子》始终把道治精神贯穿德治与法治之中。无为政治的理想措施与现实手段共同构成了《文子》多层次的政治思想体系。
[Abstract]:The multilevel nature of the ideal society directly affects the multilevel nature of its political measures. " "ruling the world by Tao" is an ideal measure of inaction politics, of inaction, of self-action, of straightening out the nature of herdsmen, and of constituting two levels of this ideal measure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behavior. In view of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idealized measures and the urgency of social reality, Wenzi had to adopt the following political means: "observe morality" and "virtue", advocate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to govern the country, and "proper law" to govern the country. While absorbing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ruling by virtue and the thought of ruling by law, Wenzi always runs the spirit of Taoism through the rule of virtue and rule by law. The ideal measures and practical means of inaction politics constitute a multi-level political thought system.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3批资助项目“先秦道家价值观研究”(2013M53054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金“先秦主流价值观的奠基与变迁”(10JJD720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道家研究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12YJCZH079)
【分类号】:D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争;;长沙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张增田;《黄老帛书》研究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马育良;简帛文献能向我们启示什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赵东栓;孙少华;;《孔丛子》成书旧说及其考察[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李冬梅;;孔子人论的再解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傅荣贤;;简帛文献与我国早期图书和图书馆的基本面貌[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年03期
8 易宁,易平;“司马谈作史”说质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葛刚岩;韩非子读过《文子》吗?——兼谈《文子》的成书与流传[J];图书与情报;2004年06期
10 傅荣贤;;《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简帛部分辨析[J];图书与情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重庆工学院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内部控制课题组;;《周礼》中的内部控制探析——兼议内部控制产生[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重庆工学院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内部控制课题组;;从睡虎地秦简看秦国的内部控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夏毅辉;;论中国文化内在发生、发展的地域因素——从“六朝”地理概念切入的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国兰;李孝林;;从睡虎地秦简看秦国的内部控制[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春华;颜回资料辑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国津;试论先秦时期否定副词“勿”与“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芝馨;《孔子家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国利;论道家的生态政治哲学意蕴[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光卫;论《西游记》的八十一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树龙;《道士吉凶仪》校释及初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晓利;论老子生态思想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11年
8 孙航;孔子易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培培;西汉时期孔子遗说的整理与写定[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向向;《孔子家语·王言解》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绍云;文子法思想探析[J];理论学刊;2002年01期
2 赵畅;;想起了季文子的“吝啬”[J];今日浙江;2006年03期
3 徐炯权;;西野文子与中国土家汉子:深山60年爱情绝唱[J];人生与伴侣(上半月版);2009年07期
4 赵畅;;想起季文子的“吝啬”[J];前线;2006年06期
5 羊长发;;文子“赶海”记[J];时代风采;1994年11期
6 孟庆枢;《千只鹤》的主题与日本传统美[J];日本学论坛;1999年03期
7 向才银;余化龙;;西野文子:家在土家山寨[J];湘潮;2007年03期
8 李中友;张汉忠;;文子之智与寇准之失[J];党员干部之友;2008年03期
9 周天;中国历代清、廉、俭故事点评之二 俭朴 事关家国兴衰[J];中国监察;2004年09期
10 周娟娟;王前坤;;论《文子》的法律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8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佳;;试论《国语》的篇章结构[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2 郭丹;周晶纯;;《左传》行人辞令赋诗取义类型考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方向gq;;《大戴y畩》kw代校懰辨姢(2)[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宗乙;;《淮南子·原道训》语辞管见[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赛;;老子“大音希声”疏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6 李斌城;;敦煌写本《玄言新记明老部》残卷研究[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7 蔡伯仁;;关于徐霞客九鲤仙祠问母寿、晴山堂等问题的考辨[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张涌泉;;灿烂的敦煌文化——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谈谈敦煌文献的价值[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9 朱玲;杨峰;;“同精”的文化诠释[A];2009'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江 喻泉源 明涛;情系中国贫困学生的狄谷文子[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郑海麟;“三思而行”是褒还是贬?[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刘伟;廉吏楷模季文子[N];光明日报;2007年
4 向才银 李钢;把根留在中国的土家山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肖道南;建设广西东大门 实现梧州新跨越[N];广西日报;2003年
6 朱小钧;四分之三李文子入选2007年度“全球青年领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朱小钧;3/4画廊:女人用艺术说话,艺术用女人说话[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延春;变三思而后行为两思而后行[N];河北日报;2010年
9 要英民;藏山别祠大王庙[N];山西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铮 陈小平 实习生 黄俊华 李影影;科技改变生活[N];河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耿;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葛刚岩;《文子》成书及其思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安宪;道家心性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4 顾瑞荣;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沛;战国时代的黄老“法”理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琨;上古韵部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谭宝刚;老子及其遗著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刘娇;西汉以前古籍中相同或类似内容重复出现现象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张丰乾;竹简《文子》探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张海英;先秦道家天命鬼神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陆陆;试论《文子》对《老子》的继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美美;先秦道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成瑞;明治女性的爱与抑郁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希强;《文子》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5 王静;《千只鹤》中的“魔界”[D];辽宁大学;2009年
6 张兮;先秦道家“因”范畴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佳;论金圣叹对小说语言的评点[D];郑州大学;2008年
8 禹建春;先秦老学传播与接受述论[D];河南大学;2008年
9 刘孝红;《远游》的作者问题、文化背景和文本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琛;川端康成《千羽鹤》论[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81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8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