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危机的根源与治理——基于社区主义的视角
本文选题:生态危机 + 个人理性 ; 参考:《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就生态危机的根源,普遍的认识是技术和制度。基于"公地悲剧"的理论假设,个人和国家的理性才是生态危机的"原罪",由此,生态危机的治理需要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社区来实现。社区主义不仅为生态危机的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其作为生态危机的治理之道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借鉴生态危机社区治理经验,结合中国生态危机治理的特殊性,以构建公民社会为导向培育社区是缓解生态危机的一种可行的选择。
[Abstract]:On the root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is technology and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of "tragedy of the Commons", the rationality of individual and country is the original sin of ecological crisis. Therefore, the governance of ecological crisis needs the community between state and individual to realize. Communitarianism not onl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crisis, but also has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cert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as the way to manage ecological crisis.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crisis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combin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ese ecological crisis management, it is a feasible choice to build a civil society and cultivate the community to alleviate the ecological crisis.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社区研究所;
【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09]142)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评析[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2 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3 彭大鹏;;让基层民主有力地运转起来——对成都新村发展议事会的考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薛桂波;;马克思自然观视角下的低碳社会建设[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卢风;;论生态文化与生态价值观[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夏建中;;社会学的社区主义理论[J];学术交流;2009年08期
7 华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向度及其现代启示[J];学术论坛;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飞;;我国刑事诉讼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黄永祥;;吉登斯:时空视角下的人与社会体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贺奇兵;潘琴;;我国村民自治的困境与脱困——兼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之再改进[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梁文生;;郑观应“道器”、“体用”论及其评价[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7 李小兰;;内涵与实践: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左卫民;裁判依据:传统型与现代型司法之比较——以刑事诉讼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9 赵明玉;饶从满;;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建构与公民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王正青;;论比较教育研究国际视野与民族立场的辩证统一[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雪冬;;技术创新与地方治理改革:对三个案例的分析[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吴成立;;民间组织与宗教:藏区乡村的社会控制——以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为例[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任映红;张鸣;;新中国成立后村落政治精英的更替及内在影响——浙江XF村的实证研究[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定东;;“社会福利社会化”逻辑误差析论[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立胜;;毛泽东“组织起来”思想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之再造——重读毛泽东《组织起来》[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7 杨培德;;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视角反思发展话语——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8 李鸿宾;;当代民族关系的模式、成因与境遇——“二元制”与“民族—国家”模式构建下族群关系的思考[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9 王悦;;梁漱溟与新儒家乡治论传统[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孙凌宇;马洪波;;三江源生态综合保护中的乡村治理创新[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薇;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舒畅;法治的控权机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麻雪兰;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信任问题的分析与解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冬冬;国家与社会互动结构中的居民委员会[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宗然;关于马歇尔公民资格理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翟冬园;贵州瑶山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路径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炯;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灵;社会身份:关于社会记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勇;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王峰明;;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1期
3 彭大鹏;;村民自治的行政化与国家政权建设[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才国;和谐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J];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04期
2 史家亮;;生态社会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反思[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赵幽竹;;论生态危机对政治活动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S1期
4 ;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评析[J];公安研究;2009年05期
5 吴枫;贾丽华;;生态政治的产生与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6 铁锴;;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评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李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构论[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徐崇温;;当代西方社会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2期
9 唐正东;;基于生态维度的社会改造理论——利比兹、奥康纳、福斯特的比较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1期
10 赵卯生;杨晓芳;;生态批判·制度超越·人的解放——福斯特建构政治生态哲学的三重维度[J];东岳论丛;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穗明;;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2 陈学明;;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主要代表人物高兹[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3 郑忆石;;社会主义的不同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青宜;全面的危机[N];学习时报;2002年
2 康瑞华 编写;资本主义的“稀缺”与社会主义的前景[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刘思华;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论[N];大连日报;2005年
4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杨雪冬;风险社会中的制度想象力[N];文汇报;2007年
5 林春逸 刘鑫淼 马宁;培育公共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N];广西日报;2005年
6 陈尧;新制度主义的分析取向[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姚洋;转轨中国的社会公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8 王喜满;福斯特的《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和自然》[N];学习时报;2007年
9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王乐平;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述评[N];人民日报;2009年
10 胡颖峰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自聪;在个人理性与政府权力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弛;国家权力的发现:从人文主义到近代自然法学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刘召;国家自主性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南京大学;2011年
4 梁飞;高兹生态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晋燕;梅尼克的“国家理性”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张智超;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李振;国家理性与个人身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红睿;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新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李可;公共危机中的群体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张翔;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与社会政治构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虹;布克金生态政治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江珊;克沃尔革命性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解成慧;克沃尔《自然的敌人》中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10 王秀彬;约珥·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81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8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