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领导权及相关概念辨析
本文选题:意识形态领导权 + 意识形态主动权 ; 参考:《理论视野》2014年07期
【摘要】:在考察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否实现时,要坚持关系思维、知行合一以及动机探析。笔者认为,某一意识形态只有在得到社会中大多数民众自觉主动的认可和践行时,才真正获得了领导权。意识形态主动权以及意识形态话语权与意识形态领导权在强调的重点、实现标志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均不相同,但是,三者又存在一定的关联。
[Abstract]:When examining the re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leadership, we should insist on relational thinking,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and motivation analysi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only when a certain ideology is recognized and practiced by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the society, can it really gain leadership. The ideological initiative,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and the ideological leadership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erms of the emphasis, the symbol of realiz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However, the three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to some extent.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视阈中的意识形态性质研究”(批准号13FKS006)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682013RC09)~~
【分类号】:D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冯广艺;;论话语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合亮;;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控制力·思想政治教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8期
3 何畏;;试论主导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区别[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蒋万胜;张芝龙;刘晓荣;张丽;;网络舆论中的双重表达及其博弈[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蒋保;;民众的统治抑或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寡头统治?——雅典民主政治新论[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3 刘洪玲;;困境与出路:新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小年;;农民工社会系统的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5 王先俊;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田卓鑫;;从《长河》解读沈从文小说的政治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7 姚琪;浅谈网络卫生信息管理的几个问题[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钟芸;政治冷漠作为一种政治行为类型的根据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柳伍氏;非理性政治参与面面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成云卿;;双重视角下的公民教育之路:新加坡的例证及其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帅;魏建;;村民自治的挑战:空心化、村干部激励不足与自治行政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汪波;;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孔令举;;政治和谐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6 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春霞;靳光华;李晓红;;高校科技期刊管理的媒介管理学归属[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五集)[C];2007年
10 刘华;;论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若干问题[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晨;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玉兰;健身气功国际交流比赛运作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曹轶;中东权威主义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佳佳;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余友前;我国政府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翁方珠;;论网络群体的非理性表达——以“李刚门”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1年05期
2 G.马尔库斯 ,闵家胤;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三种含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1期
3 蒋万胜;张芝龙;;钓鱼岛事件中的群体非理性行为透视[J];东南传播;2013年03期
4 朱宏霜;蒋占峰;;当代中国青少年集体意识的后现代文化审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民;;作为概念的“意识形态领导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朱文华;;从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实事求是;2009年03期
3 张娜;;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J];华章;2009年20期
4 孙民;;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从葛兰西到拉克劳、墨菲[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郭燕来;;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导刊;2010年07期
6 李红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确保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Z1期
7 杨文华;;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网络挑战[J];理论导刊;2011年03期
8 杨文华;;网络文化的意识形态渗透及其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11期
9 杨文华;;网络文化的意识形态渗透及其应对[J];理论与改革;2010年06期
10 杨文华;;网络文化的意识形态流变及其攻势[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姚大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2 密珊;;新形势下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何怀远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史中的反映论与实践论线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 程竹汝;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N];文汇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维;新时期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翠霞;政治与哲学的交融[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周晓慧;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蕊;网络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苏赛男;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李光晔;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魏建国;儒家传统文化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1年
8 张羽;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王艳君;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冯莎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6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9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