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感与成员利益:罗尔斯良序社会理论之考查
本文选题:罗尔斯 + 良序社会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摘要】:良序社会是罗尔斯为了探讨正义原则而预设的社会。它不是具体的社会形态,不对应于任何现实社会,但它是罗尔斯阐述正义原则进而展开相关论题的思想预设,是其正义理论的适用对象。正义原则和良序社会具有一致性关系。社会成员拥有有效的正义感和社会以追求成员利益为目标是良序社会的两个本质特征。假如人们撇开良序社会预设,那么,罗尔斯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假定便无法向现实实体转换,罗尔斯有关正义原则和社会基本制度结构的论证无法落实到社会现实。借助良序社会概念,罗尔斯设计了一个公平正义、理性合理、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蓝图。良序社会理论赋予了近代以来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政治以新内容,是罗尔斯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Abstract]:Good order society is the society that Rawls presuppos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It is not a concrete social form and does not correspond to any realistic society, but it is the ideological presupposition for Rawls to expound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and then to carry out related topics, and it is the applicable object of his theory of justice. There is a consist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and the society of good order. Social members have an effective sense of justice and society aims to pursue the interests of members are the two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 well-ordered society. If people set aside the presupposition of a well-ordered society, then the initial state of Rawls and the curtain of ignorance can not be transformed into reality, and Rawls' argument on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an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social system cannot be carried out into social reality. By virtue of the concept of orderly society, Rawls designed a fair and just, rational, free and equal social blueprint. The theory of well-ordered society has given modern freedom, equality and democracy a new content,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awls' political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用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30AZX016)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包利民;;“《罗尔斯篇》”与古今之争的得失——试论斯特劳斯派对现代性学问的挑战[J];求是学刊;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唐慧玲;;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罗尔斯差别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陈明;;农业生态安全视角下农民公民性培育的价值与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7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黄英;;从自由到平等的正义理论——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陈秀;;高校女职工和谐发展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10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普遍主义——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文娟;;共和主义自由与帝国的悖论[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孔锴;孙启林;;试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效果——以建国至内战时期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赵爽;;水资源利益公平分享法律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泽环;;《大学》和《政治自由主义》之间[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彭鹏;;制度创新:正义之维与人性之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彭鹏;;制度创新:正义之维与人性之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8 彭鹏;;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发展观[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小兰;;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6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8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一平;组合式运气平等[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5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祖联;高考移民:基于教育公正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广广;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大志;;重叠共识观念能证明什么?——评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2 夏金华;;罗尔斯社会治理思想的文本解读[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周保松;;稳定性与正当性[J];开放时代;2008年06期
4 陈江进;;正义感与社会合作的稳定性——从《利维坦》中愚昧之徒的挑战谈起[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陈肖生;;自主性与罗尔斯对正义与善的“契合论证”[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6 张艳伟;;规训暴力——罗尔斯“公民不服从理论”的反思[J];理论界;2011年02期
7 张秋实;;良性违法的法理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7期
8 晋运锋;;功利主义对罗尔斯批评的回应——从密尔的功利主义正义观看[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9 丛占修;;罗尔斯的稳定性论证探析[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10 曹刚;周蓉;;论守法的精神[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森;;价值预设与叙述技术:罗尔斯“一般正义观”解读[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吕晓明;;罗尔斯正义论与公平正义价值观的确立[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邱国栋;;罗尔斯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贵州”的启示[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看我国的教育公平[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包利民;;《罗尔斯篇》——试论斯特劳斯派对现代性学问的挑战[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艾四林;;康德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哈贝马斯、罗尔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牙雪琴;;感动你心,,温暖我心——开展“在故事中成长”活动[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陈第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义性探析——基于罗尔斯正义第二原则的视角[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建森;;价值预设与叙述技术:罗尔斯“一般正义观”解读[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吕晓明;;公平正义价值的确立[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年学者 江绪林;捍卫自由[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冶进海;寻找通往正义的路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水梦云;何为正义,如何公平?[N];南方周末;2003年
4 记者 殷淼;中国市场充满商机[N];人民日报;2006年
5 秦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尔斯、诺齐克、布迪厄三人祭[N];南方周末;2003年
6 范仄(书评人);“主体”权利化之后……[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邢贲思;理性、正义和善[N];学习时报;2002年
8 张泰欣;罗·罗获广州航道局1140万英镑大单[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林波;罗尔斯:基于正义原则的平等观[N];学习时报;2006年
10 记者 王京韬;罗尔斯·罗伊斯收获巨额订单[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作辉;罗尔斯正义观念转向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贾中海;社会价值的分配正义[D];吉林大学;2004年
3 孙平;当代美国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尹松波;理性与正义——罗尔斯《正义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杨立峰;当代政治哲学视野下的团结问题[D];浙江大学;2013年
6 李志江;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朱万润;零值关系[D];吉林大学;2010年
8 宿晓;国际正义与全球正义辨[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立;平等的范式[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丁雪枫;道德正义论[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利军;自由与平等之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逯纪美;罗尔斯的分配正义原则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张明;分配正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卞松华;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凌瑜;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再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栋;正义首要性思想:批判与建构[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7 杨礼银;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原初状态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雅林;论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少军;“现实的乌托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雪;罗尔斯差别原则的法理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07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0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