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平民儒者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功能——以韩贞为典型个案

发布时间:2018-04-27 01:29

  本文选题:平民儒者 + 臣民 ; 参考:《政治学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明代泰州学派的平民儒者兼有儒和民的两重特征,他们体认王阳明、王艮的良知之学,具有积极认同王权的政治态度;由于对儒学传统政治价值的高度认同,平民儒者们在履行政治义务方面体现出相当的主动性,并发挥了维护政治秩序的独特政治功能。儒学传统与王权专制制度,给予平民儒者展现弘道激情的空间是有限的。臣民是儒家文化背景下政治社会化的必然结果,儒家的教化并不以培养觉醒的政治异己分子为目的,"主动的臣民"是平民儒者不可逃脱的宿命。道德主体性认知的主动性,体现了平民儒学的启蒙意蕴。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充满着超越了自身阶层一般苦难的、高贵的自我肯认。他们较士人阶层具有更为强烈的理想主义特质,这使得平民儒者习惯于在远大的政治期许中理解日常生活的意义。泰州学派后学中的陶工韩贞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Abstract]:The common Confucianists of Taizhou School in the Ming Dynasty had bo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people. They recognized Wang Yangming and Wang Gen's theory of conscience, and had a political attitude of positive identification with Wang Quan; because of their high recogn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value of Confucianism, The civilian Confucianists showed considerable initiative in fulfilling their political obligations and played a unique political function in maintaining political order. The tradi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Wang Quan's autocratic system have limited space for the ordinary Confucian to show their passion of Hongdao. Subjec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fucian culture. The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anism does not aim at cultivating awakened political dissidents. "active subjects" is the destiny of the common Confucian. The initiative of moral subjectivity cognition embodies the enlightenment meaning of common people Confucianism. In their spiritual world, they are filled with noble self-recognition that transcends the suffering of their own class. They are more idealistic than the gentry, which makes them accustomed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daily life in high political expectations. Han Zhen, a Potter in the school of Taizhou,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m.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明代泰州学派平民儒学的政治文化研究”(2012M51147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永东;;中国传统“重民思想”的创造性转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宋丽萍;;孔子论“学”中的文化育人观念[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向海英;;动力还是助力:儒家传统文化与新加坡的现代化[J];东南亚研究;2011年03期

4 刘坤;;先秦诸子行政管理思想的特点及现代转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宋宽锋;;试析当代新儒家的政治哲学——兼评李明辉《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黄振;沈芸;张玉君;;清末民初中国公民意识发展史探[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许丽丽;;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关系探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04期

8 孙邦金;;论当代中国政治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孙阳阳;;城市社区政治文化建设与公民主体性缺失[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荆雨;;儒家“成己成人”的伦理诉求——个人与社群关系视域的现代性省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本连;;公民意识儒家论说的价值与限度[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2 谢忠平;;克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党的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3 周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今城乡规划决策的影响[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5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8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胡岩;重建理想的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曲丽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海峰;儒家文化普及经验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曹祖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生态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丛超;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生态[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闫恒;制约皇权的神学—董仲舒宗教与政治思想浅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明;梁漱溟儒家民主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世芳;试论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公民意识的培养[D];吉林大学;2011年

8 苗苗;儒家道德思想与高校道德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宁;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民社会责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10 谈宗凡;理工科类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树俊;;韩贞的不落名利与他的私不入道[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石明;;论“乐”:泰州学派韩贞美学思想的审美模式[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本文编号:1808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08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f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