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与“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自我”与“他者”

发布时间:2018-05-02 14:01

  本文选题:国家形象 + 当代文艺实践 ; 参考:《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国家形象作为一种表意符号,它体现出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中国当代文艺实践同是作为一种符号的存在,它承载着对一个国家形象的整体想象。在文艺实践中应建构出立足于本民族和国家的"自我"形象,"他者"通过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这一特定的具象符号,充满着对这个国家的认知和想象。"他者"的想象既充满着异样表达,也包含着善意言说。中国当代文艺实践在建构国家形象时应尽量缩小自我认可与他者认同之间的偏差,努力寻求自我与他者的兼容之道,能够使得"他者"为"自我"所用,"他者"言说为"自我"提供反思的空间。
[Abstract]:National image as an ideographic symbol, it embodies a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al character. The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is the existence of a symbol, which carries the whole imagination of a country's image. In the practice of literature and art, one should construct a "self" image based on one's own nation and country, and the "other" is full of cognition and imagination of this country through the "national image" in literary practice. " The imagination of the other is full of both strange expressions and kind words. China's contemporary literary and artistic practice should try to narrow the deviation between self-recognition and other-ident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and strive to find the way of self-compatibility with other-person. Can make the "other" for the "self" use, "other" words for the "self" to provide room for reflection.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徐放鸣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AZW00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葛桂录;“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凤晓;;奥斯卡·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东方想象[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方国清;骆红斌;;中国符号:武术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蔡云艳;;国内有关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葛桂录;;欧洲中世纪一部最流行的非宗教类作品——《曼德维尔游记》的文本生成、版本流传及中国形象综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昌宋;;约翰·斯坦贝克笔下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3期

6 黄海燕;;虚幻·诱惑·拯救——论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中国形象[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12期

7 马春兰;张秀梅;;英国文学“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中中国文化的嵌入[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沈义贞;;塑造国家形象:影视艺术的新使命[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刘伟冬;居其宏;沈义贞;方仪;;艺术作品中的国家形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3期

10 邓雪梅;;美国英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芒种;2012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艳花;毛姆与中国[D];复旦大学;2010年

2 庞荣华;毛姆异域游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尹锡南;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D];四川大学;2006年

4 俞容龄;跨文化旅游情境中的多重话语[D];南开大学;2009年

5 张喜华;超越东方主义:希尔中国题材作品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2 陈夏临;“爱美家”的“中国梦”[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晓芳;精神探索与文化反思[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辉;《鲁滨逊漂流记》及其续记之后殖民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5 付瑶;被建构的“中国形象”[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佳;贾斯汀·希尔和裘小龙笔下的中国形象[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严健;颓败而又神秘的帝国[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伟;英国小说在中国大陆五十年的出版研究(1900—1949)[D];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

9 李昌燕;永远的异乡客[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黄莉莉;东方的幻象[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葛桂录,刘茂生;奥斯卡·王尔德与中国文化[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2 严绍t,

本文编号:1834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34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f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