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王通的政治道统论

发布时间:2018-05-11 01:23

  本文选题:王通 + 政治道统 ; 参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摘要】:王通思想的一个核心是对政治道统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表述为两个问题:政治道统的内涵为何?政治道统的统序为何?王通论南北朝正统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南北朝互争正统,皆认为自身保有政治道统。但南朝虽有前代文物典章,但尽失王道,最终不仅失去了正统,也失去了政治道统之所在;北魏虽然是夷狄政权,但因其践行王道,故最终获得了中国正统,并保有了政治道统之内涵。政治道统之承载不在典章文物,不在夷夏之别,而是王道实践。王通论三代两汉之取舍则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王通认为二者虽然有高下之区别,但都是王道政治的展现,都是政治道统的组成环节。政治道统的统序非是孤立的三代,而是三代、两汉以及后代王道实践的集合。
[Abstract]:One of the core of Wang Tong's thought is the thinking of political system. This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expressed as two questions: what is the connotation of political ethics? What is the order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 first question was answered by Wang Tong on the orthodoxy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contended for orthodoxy and thought they had political integrity. However, although the Southern Dynasty had the cultural relic laws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it lost all the ways of the king, and eventually lost not only orthodoxy, but also the political orthodoxy. Although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was the regime of Yidi, it eventually gained Chinese orthodoxy because of its practice of the king's way. And retained the connotation of political integrity. The bearing of political morality is not the cultural relic, not the difference of the Yi Xia, but the practice of the king's way. Wang Tong's theory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three dynasties and the Han Dynasty answered the second question. Wang Tong believes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hey are both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politics of the king and the components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 unified order of political Taoism is not the isolated three generations, but the collection of the three generations,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later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荷兰莱顿大学LIAS;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友冰;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夷夏之辨”[J];史林;2000年04期

2 马小能;;魏晋南北朝史学正统观念的特点[J];学习与探索;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周良发;;梁漱溟与钱穆的文化观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陈慧慧;;中国古代西南农耕经济与西北游牧经济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陈希红;;简评骆自强主编之《传统文化导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郑淑婷;;钱穆的中西文化差异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洪礼维;赵光军;;孝伦理与封建中国生产方式的关系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斯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9 薛荣;贾兵强;;先秦中原农耕文化的内涵与再生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10 陆华;;民族精神的伦理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琪;;公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余子龙;;编辑的文化寻根[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3 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赵健;;孔子“天人”思想研究[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东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业文化特征及其建构[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梅;;儒道互补与中国文人的心理结构[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顾晓伟;李云根;;在福建发现中国的海洋文化——历史记忆与海洋文化认同[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季春;;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杜书瀛;;梁启超:中国现代文艺学的起点[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张传彪;;“望文生义”刍议[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齐朗;从文化建构视角论商务文本的翻译策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邵丽;海洋开发对沿海城市文化影响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包青山;士人精神与文化重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惠;唐诗柳意象审美文化价值新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际开;;评林安梧《道的错置——中国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结》[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王煜;评蔡方鹿《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J];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敦鹏;二程政治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易龙;在儒学与自由主义之间[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1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71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