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意志与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建设 + 国家意志 ; 参考:《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理想的确立,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战略,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总体意志。这一伟大构想的提出是建立在认识和把握人类历史趋势,认真审视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础之上的,在理论上是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否定。当然,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选择,本质上是人民生态利益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必须体现在现实的制度体系中,必须化为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的行动。
[Abstract]:As the fundamental strategy of our country's futur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oal and ide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mbodies the general will of our party and country. This great idea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trend of human history, carefully examining the proc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theoretically negating liberalism and individualism. Of course, the choi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ath is essentially the embodiment of people's ecological interests. The great strate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ust be embodied in the system of reality and must be translated into the concerted action of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国家环保部和国家科技部环保公益性科研专项课题“生态系统管理方式下的环境管理体制研究”,课题编号:201209054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课题编号:08JJD720046
【分类号】:D032;X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士洞,汪业勖;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问题[J];生态学杂志;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霞;党玲博;朱忠业;;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住宅改造策略——以夏热冬冷地区旧住宅改造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钱之佳;萧玲;;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明;;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的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唐娟;高敏华;王宏;李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8 张仁玲,蒋毓舒;文明方式的转变与科学发展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过慈明;徐敏;;论撒切尔政府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动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苏美岩;;生态安全意识及其建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李秋华;;论企业伦理责任[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小土;;基础教育制度中的顾客机制[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胡鸿高;;企业社会责任:政府·企业·利益相关者[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6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7 齐晔;蔡琴;;可持续发展理论十年进展概要[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8 朱春阳;;西方内部新闻自由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9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吕当振;O_2/CO_2燃烧方式下煤中S析出行为及其与Ca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力国;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毛佳怡;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玉泾;我国司法引入商业判断规则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邬建国;略谈理论和模型在生态学中的作用[J];生态学杂志;1994年03期
2 肖笃宁;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J];应用生态学报;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虹霓;;生态文明建设沉思录[J];生态文化;2007年06期
2 乔桂银;;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年06期
3 杨立新;郭珉媛;刘桂素;;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创新[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1887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8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