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坚守“国家意识”中前行
本文选题:国家意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参考:《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国家意识"是一国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和集团的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理论依据,具有政治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下中国具体化了的"国家意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如同"神"与"形"。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观、方法论引领,既是一种"国家意识",又需要以此为引领实现繁荣发展。以"国家意识"为研究导向,是历史和现实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责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以对"国家意识"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者们的主观努力实现了理论创新。
[Abstract]:"National consciousness" is the political program, code of conduct, value orientation and social ideal of a country's dominant class and group.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concret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China at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ism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like "God" and "form". As the historical view of realizing "Chinese Dream", Chinese Marxist philosophy is guided by methodology, which is not only a kind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but also needs to be used as a guide to realiz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history and reality to study 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guided by "national consciousness". The study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has realize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through the subjective efforts of the researchers on the basis of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俄罗斯哲学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1BZX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萍;朱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诠释与审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7期
2 邴正;;当代文化矛盾与哲学话语系统的转变[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3 张曙光;;国学论争与文化自觉[J];哲学动态;2011年02期
4 孙正聿;杨晓;;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J];哲学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李雪彦;;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海红;;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对读者主体的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卢晓;李黎露;;面对现实 重塑信仰——重提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精神的当代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李祖平;程东旺;;基于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曾爱平;;摩洛哥阿拉维君主制统治合法性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6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李平;;城市电子政府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柳克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正聿;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九十年代中国的哲学主流[J];长白学刊;1994年01期
2 邴正;英雄主义,还是自然主义——当代社会发展观的冲突与抉择[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4期
3 陈来;;中国哲学研究三十年回顾(1978~2007)[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王南;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运作方式[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5 谢地坤;;文化保守主义抑或文化批判主义——对当前“国学热”的哲学思考[J];哲学动态;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漱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石[J];北京观察;2007年05期
2 ;以核心价值为统领[J];w,
本文编号:1888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8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