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简论——中国近代思想文库总序
本文选题:中国 + 近代 ; 参考:《史林》2013年02期
【摘要】:围绕着救国、强国的大议题,近代中国知识精英们参考世界上种种思想学说,加以研究、选择,认为其中比较适用的思想学说,拿来向国人宣传,并赢得一部分人的认可。于是互相推引,互相激励,更加发挥,演而成潮。深入研究中国近代思想,我们看到两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一个是,中国社会的实际代谢过程(亦即社会转型过程)相对迟缓,而思想的代谢过程却来得格外神速。另一个是,在西方原是差不多三百年的历史中渐次出现的各种思想学说,集中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里狂泻而来,引介者、传播者、听闻者,都难免有些消化不良。这些情况很值得我们引为教训。
[Abstract]:Around the great topic of saving the n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the intellectual elite of modern China studied and selected the ideas and doctrines of the world, which were considered more applicable to the Chinese people, and gained the recognition of some people. So push each other, encourage each other, more play, acting and tide. When we deeply study the modern Chinese thought, we can see two important historical phenomena: one is that the actual metabolic process of Chinese society (that is,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s relatively slow, but the metabolic process of thought is especially rapid. Another is that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 which had been almost three hundred years old, all kinds of ideas and doctrines were concentrated in a few years, or more than a decade, and the introduction, the communicator, the listener, were inevitably somewhat indigestible. These circumstances are worthy of our lesson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D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敏;;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及其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颖;;浅谈人本主义思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6期
3 韩英军;对中国近代民权含义与特性的几点认识[J];教学与研究;2005年07期
4 李国强;徐湘林;;新制度主义与中国政治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刘慧娟;;试论中国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形成的基本轨迹及其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6 刘星;;自由主义在中国失败原因探析[J];学理论;2011年20期
7 李传柱;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文化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桂海论丛;2000年02期
8 郑传坤;中西古代政治学特点的比较及其借鉴价值[J];政治学研究;2001年04期
9 陈寒鸣,贾乾初;“德治”与“法治”: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本特质及其启示[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李晓光;有关行政伦理责任理念的几个问题[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凡;;生成与确立: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2 何乃川;;孔子“为政以德”简论[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柯远扬;樊如霞;;试析孔子与朱子的“德治”理念的内涵[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许纪霖;;从国民共同体到民族共同体——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潮[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凌宇;挑战国家主权的思潮[N];光明日报;2001年
2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从海德尔到富图恩[N];人民日报;2002年
3 作者是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黄顺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N];福建日报;2001年
4 黄小勇;民主是法治的基础[N];学习时报;2001年
5 李青宜;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N];学习时报;2002年
6 王新生;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形成[N];光明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倪迅;如何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N];光明日报;2001年
8 刘云波(作者系省社科院副研究员);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N];湖南日报;2001年
9 杨增远;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10 范文;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N];学习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焕炎;制度·权力·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2 徐越倩;治理的兴起与国家角色的转型[D];浙江大学;2009年
3 何卓恩;殷海光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程党根;游牧政治试验—德勒兹后现代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王连伟;密尔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郭忠华;解放政治的反思与未来[D];复旦大学;2004年
7 潘西华;“文化领导权”: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基石[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治秀;论西方德治思想及其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振兰;试论蔡元培关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玲;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蒋浩;人权概念的演变与诠释[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孙铁骑;论中国传统慎独思想的现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陶海珍;传统儒家“和”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卢豪;治心与治道——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及其哲学基础[D];河南大学;2009年
8 刘义臣;清末民主共和思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庆华;马相伯思想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雅琴;“新民说”中的国家主义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10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1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