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中国文化与中国式民主

发布时间:2018-05-19 14:22

  本文选题:中国文化 + 中国共产党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任何国家的民主制度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积淀、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然而,中国文化中不少民主的基因过去大多隐藏于古代先哲的典籍中,没有转换为现实的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者。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所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制度与民主实践的探索上,注重发掘与吸收以民为本、为民作主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民主性因素,尊重与践行务实、尚和、中庸等为中华民族所公认的合宜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为建设基于中国文化的中国式民主作出了重要贡献。
[Abstract]:The democratic system of any country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certain cultural accumulation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However, many genes of democracy in Chinese culture have been hidden in the ancient books of ancient philosophers, and have not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system of realit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faithful inheritor and propagandis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or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China's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has distincti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ys attention to exploring and absorbing people-oriented democracy in its democratic system and practice. The democratic factor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thoughts, such as making the people the masters, respecting and practicing the appropriate values and codes of conduct recognized by the Chinese nation, such as pragmatic, moderate, and so on. It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style democracy based on Chinese culture.
【作者单位】: 上海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分类号】:D082;G1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法治意味着什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魏彩霞;杜维明论现代新儒家的自我定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高寿平;新经济政策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比较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叶昌友;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7 张皓;;战犯问题与国共和谈[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8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9 孙谦;;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10 刘国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张海鹏;;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3 郝时远;;论毛泽东的国家统一观与中华民族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刘振清;;参政党参政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与路向选择[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田千山;;管窥《论语》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对政府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凯;马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中西医结合”思想与实践[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晓勇;;论毛泽东早期对资产阶级的认识[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一如;;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型编辑家——何其芳[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李坤栋;;中西融合 古今贯通——从吴芳吉的白屋体新诗理论与创作看中国新诗的发展途径[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莲花;儒家人才观及其现代意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6 唐剑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7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达;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晓慧;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J];全国新书目;2002年05期

2 张卫波;;《中国文化》与延安时期民族文化论争[J];中共党史资料;2009年04期

3 韩明欣;;试谈开放交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4 康化夷;;毛泽东与中国文化[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5 许嘉璐;;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J];民主;2006年06期

6 徐志新;;文化立国解读[J];兵团建设;2009年17期

7 邓灿辉;;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历史评价[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郑崇玲;中国共产党与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研究动态述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9 张锐戟;;略论中国“中和”文化精神与党的统一战线建设[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张炼红;;中国经验与文化自觉:拓展“中国城市文化”的观念与格局[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4 李立功;;一切归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三晋文化研究会庆祝建党8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A];胜利旗帜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5 邹广文;;全球化:中国文化的困境与突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鞠曦;;于丹《〈论语〉心得》批判之一[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7 何少川;;在“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论坛”上的讲话[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8 蒋锦洪;徐大荣;;略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性所在[A];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论文集[C];2001年

9 张秀华;;有关现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几点思考[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曲金良;;中国文化的本性与当代使命——基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化宣言”述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晓龙;网络时代中国文化的认同与适应[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孟晓驷;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N];中国文化报;2004年

3 本报驻巴黎记者 何农;纷灿夺目 美不胜收[N];光明日报;2003年

4 本报评论员;中美文化交流的盛会[N];人民日报;2005年

5 哲学家 汤一介;中国文化为“文明的共存”提供了资源[N];文学报;2004年

6 刘泰然;中国文化一个有待深思的问题[N];文艺报;2002年

7 张金岭;谁说中国文化是“和”文化?[N];中国商报;2004年

8 梁秋克;《中国文化年鉴》新一轮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王庆环;金庸与北大学子趣谈中国文化[N];光明日报;2007年

10 姜汉忠;中国文化走出去 眼下需要做什么[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韬;南京国民政府文化建设研究(1927-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远新;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邓显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王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俞晓敏;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樊淑敏;审美视阈中的土地崇拜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国;中国共产党文化产业政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梁丹;中国共产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戴鸣今;1949-1966年武汉市群众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晓东;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张芾;康有为的中西文化观[D];苏州大学;2008年

6 孙众超;中共处理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传播关系的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琛;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陈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境遇与发展思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付美云;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谢玉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0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10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1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