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认知范式的形成及其检讨——以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方法为中心
本文选题:人文主义 + 认知范式 ; 参考:《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摘要】:人文主义引至中国学术界的过程,即是人文主义之为学术方法意识逐步明朗并确立的过程;人文主义之为学术方法意识表现的广泛性、被用于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多向性与深入性,宣告认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种新范式即人文主义范式的形成。人文主义方法在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应用,不仅开掘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不仅在形式与内容上提升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品质,而且通过这种应用证明,认知、理解、评论中国传统哲学并希望获得积极性成果,与其相契的理念与方法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Abstract]:The process of humanism being introduced to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is the process that humanism is gradually clear and established as the consciousness of academic method, and the humanism is the extensiveness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academic method. It is used to study the multi-direction and depth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proclaim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aradig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that is, humanism.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sm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not only excavates the humanist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though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but also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n form and content, and proves through this application. It is of decisive significance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and comment on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hope to obtain positive result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研究”(项目号:05BZX03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与价值综合研究”(项目号:10JDXM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林珊;;以佛教法相解析孟子心性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史向前;;为有源头活水来——朱松道学思想及其对朱熹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汪粼波;张明艳;;浅谈王国维的“境界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4 周游;;浅谈钱大昕哲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5 邓文涛;;牟宗三对儒家道德形上学的现代诠释——以《中国哲学的特质》为中心的考察[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蒋义友;;中国圣人观的误区[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胡素杰;;牟宗三之“三统并建说”[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杨祥全;;太极拳:表面兴盛下的生存危机[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9期
9 龙计兵;周天策;赵海玲;;作用层上的无和有——牟宗三对道家思想的解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吕志朋;;儒家式的“自由”及其缺处[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振华;见心与践心—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隋金波;云间月澄[D];浙江大学;2011年
5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单平;《孟子》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谭晓丽;和而不同—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申绪璐;两宋之际道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曾海龙;本体的困惑—熊十力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聂增;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D];南昌大学;2010年
5 吴卫国;论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6 毕建志;先秦儒家君子德性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尚天潇;浅论晚明画论的美学价值及当代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钟斌;先秦兵家管理哲学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熊文明;宋初儒学道统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孔德峰;《大乘起信论》和“道德的形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狄马;;谁说中国少绅士[J];学习博览;2008年08期
2 张铭;范广垠;;认知范式与政治价值体系之建构[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姜守明,王宇博;论托马斯·莫尔的主权在民思想[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巴文泽;;浅析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内部机制[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8期
5 王杰;;“和”概念的梳理[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春香;;中西思维方式的融通与学习型政党理论的创新[J];学习月刊;2010年30期
7 臧峰宇;;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价值视域[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颜佳华;王升平;;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对行政学研究的影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周洲;;当代中国人文主义的现实疑窦及出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李青;;论中国古代“人的发展”思想的哲学基础[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天地之间 莫贵于民[N];楚雄日报(汉);2005年
2 陈丽杰;论以人为本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N];鞍山日报 ;2006年
,本文编号:1917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1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