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终结评估标准的立体透视
本文选题:政策终结 + 政策评估 ; 参考:《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摘要】:公共政策具有政治性与规范性特征,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然而,实践中诸多"红头文件"有脱缰之势,冲击着政策的合法性、科学性与公平性。政策终结是对合法性、科学性与公平性欠缺的政策采取自觉消除的行为。但现实中这种纠正政策偏差、改善政策绩效的政策终结案例并不多见。原因之一则是作为政策终结确定依据的政策评估在标准选择上的含糊不清。考虑政策评估需从具体情境转移到社会系统整体,以代表性与回应性,公民权利与平等保护,经济、效率和效果标准透视政策终结评估标准,同时兼顾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双重要求,增强政策终结的开启动力。
[Abstract]:Public policy, with its political and normative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modern national governance. However, in practice, many "red-headed documents" have the tendency of runaway, which impacts the legitimacy, science and fairness of the policy. The end of policy is a self-conscious elimination of the policy of legitimacy, science and fairness. However, there are few cases of policy termination to correct policy deviation and improve policy performance in reality. One reason is that the policy assessment, which is the basis for policy termination, is ambiguous in terms of criteria. Considering the need for policy evaluation to be shifted from specific situations to social systems as a whole, with the criteria of representativeness and responsiveness, civil rights and equality protection,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standards, the end of the policy evaluation criteria, At the same time, the dual requirements of value rationality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to enhance the opening power of the end of policy.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共政策终结过程研究”(项目编号:11YJC810008)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D05;D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兴丰;高军;;善政:政府在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价值取向[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张亲培;梅顺达;;和谐社会视域中公共政策价值维度的考察[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3 鲁鹏;;论政治现代化视阈中的社会管理创新[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黎;;浅谈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政府责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刘祖云;;论公共行政道德责任的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李庆瑞;;以三合镇为个案论我国乡镇政府行政成本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4期
6 李枫;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刍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的合法性探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李小兰;;内涵与实践: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刘媛媛;;寻找改善中国政府信用现状的政治伦理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张世洲;谭琦;;论行政腐败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博;;政府行政成本合理化问题研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俞晓波;;从层级制到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变革——以上海浦东模式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嵘均;;论行政伦理规范体系建设的主题及价值目标[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建国;;新时期政府雇员制的实施状况与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林华山;;我国行政伦理学研究应关注国情因素[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丁冲;;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南征;;论公共参与对服务型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影响[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侯勇男;;当前我国开展行政问责制的实践经验与借鉴[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9 张赫然;;浅析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袁文艺;吕雪枫;;多维视角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构建节约型政府[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皓白;社会创业动机、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晶梅;中国政府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翠萍;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健;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彪生;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真真;政府行政成本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巨振阳;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罗媛;我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靖嘉;基于节约型政府建设的行政成本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于云云;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制度防腐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杨伟;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效果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辉;执行成本视阈中的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魏岗;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公务员角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张成福;责任政府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祥;政策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J];预测;2003年03期
2 邹中建;政策评估探析[J];社会科学;1990年11期
3 王春福;试论政策评估和政策评价的区别[J];理论探讨;1992年03期
4 宋锦洲;陈书笋;;托马斯·戴伊对政策评估障碍的评述[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5 杨成虎;;政策评估能力评价的模型构建[J];江海纵横;2010年03期
6 董兵;;政策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分析及理论渊源[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8年08期
7 郭丽;论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措施[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8 岑乾明;;论公共政策评估的权力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何汇江;;社会政策理论研究综述[J];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晓丽;;政策评估的标准、方法、主体[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董建新;白锐;梁茂春;;中国行政学方法论分析:2000—2004年的抽样调查[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石秀华;;公共决策体制的比较与分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人民日报记者 李忠春 新华社记者 朱治德;江泽民讲话是理论创新的最具代表性成果[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杨多贵邋李士;国家健康: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研究[N];学习时报;2008年
3 刘俊海;法治视角下的和谐社会构建[N];工人日报;2006年
4 何包钢;协商民主之方法[N];学习时报;2006年
5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 余华青;推动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的巨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张敏;多视角研究欧洲各国政党的执政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祝灵君;作为实践形式的民主[N];学习时报;2006年
8 北京大学 李风华;政府职能不全都是公共服务[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杨雪冬;寻找大众的“政治面孔”[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阮蓁蓁;多源流理论视阈下中国公共政策终结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沈远新;国外执政党代表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晓秋;公共政策终结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D];广州大学;2012年
2 梁代玉;公共政策终结中的政府利益博弈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3 谢媛;政策评估模式及其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4 巫永刚;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毕雅丽;一种政策终结分析模式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薇;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与防治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欧阳景根;政治发展理论的序列观评析[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8 何鹏举;马克思主义公共权力观及其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许莺;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行为[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2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2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