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构架下的国家精神
本文选题:国家精神 + 民族国家 ; 参考:《哲学研究》2014年07期
【摘要】:正一、国家精神的内涵本文是对国家精神所展开的基础理论性质的分析与阐释。自19世纪以来,国家学及国家精神(National Sprite)已成为西方学术话语中的基本词汇。晚近以来西方盛行的是基于社会空间的微观的社会科学范式;相比之下,国家学及国家精神则因"国家主义"之嫌而多受怠慢。然而,就现实而言,民族国家并未式微。不仅非西方的国族积聚从总体上并未完成、且一直面临外部压力,而且西方世界中的民族国家也依然是基本的、不可替代的存在形式。在全球现代性重建过程中,国家精神显然有理由作为积极力量而得到肯定。就理论而言,并不存
[Abstract]:First, the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spirit this paper is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theoretical nature of national spirit. Since the 19 th century, national studies and national spirit have become the basic words in western academic discourse. In recent years, the microcosmic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based on social space has prevailed in the West, whereas national studies and national spirit have been neglected because of nationalism. In reality, however, nation-states have not declined. Not only is the accumulation of non-Western nationalities not completed in general, but also the nation-state in the western world is still a basic and irreplaceable form of existenc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global modernity, the national spirit is clearly justified as a positive force. In theory, it doesn't exis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D0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琦;;继承与超越——“和谐世界”思想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2 李继武;;资本与市场经济联姻和现代化的二律背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任岳鹏;;哈贝马斯法律合法性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之关联[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6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钟林;;现代性的危机与拯救——谈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翟志勇;;哈贝马斯论域中的法律与道德[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9 赵明;;经济的全球化与人权的普遍性——论通向世界和平秩序之法制构建的基础和原则[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10 刘丽霞;杨雷;;现代性与俄罗斯的“反乌托邦”文学——以扎米亚京的《我们》为中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汪行福;;三大转向及其未来取向——为哈贝马斯80诞辰而作[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2 杨有贤;;回族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特征散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杜涛;;文明的冲突与法律的冲突——21世纪冲突法的范式转换[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徐闻;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裴晓丽;论现代性的合理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施蕾;现代性的漂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阮晨欢;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5 钱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动因、困境及前景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金新;效忠转移的困境[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文鹏;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商谈限度[D];西南大学;2011年
8 武祥天;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的政治诉求及其当代价值[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媛媛;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白霞;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尚希;;将学习和创新内化为国家精神[J];政府法制;2010年05期
2 王志军;陆丕昭;张耀文;;论国家的精神安全及构建安全的国家精神[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08期
3 张伟;;元代科举与多民族的国家精神培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徐京跃;谭浩;隋笑飞;;国家的精神[J];国学;2009年10期
5 何显明;论当代中国精神形象的塑造[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年03期
6 曹红蓓;标语“从良”[J];新闻周刊;2004年2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淮南市公安局三和派出所 方午昀;担当起树立国家精神的责任[N];江淮时报;2014年
2 刘译;自然风光中的国家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1年
,本文编号:1955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5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