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尔共同善的政治哲学研究
本文选题:多元论 + 自我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共同善的政治思想是桑德尔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而共同体和公民身份又是共同善政治思想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就是通过这两个概念对桑德尔共同善的政治思想进行论述的。其中,共同体的存在为共同善政治的成立提供了空间;公民身份为共同善政治的成立提供了可能。在桑德尔看来,共同体应是一个构成性意义上的概念,共同体应保障其成员的利益,同时,公民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也应关注共同体的利益。而公民身份正是联系公民个体和共同体的纽带。现实中的每个人都属于某个共同体,公民也只有具备这种成员资格才能享受共同体的利益和保护。公民在所处的共同体中确立自我的认同并要积极参与共同体的生活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桑德尔共同善政治哲学的核心主张是强调道德参与的重要作用,不管是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这种共同善不是康德的“普遍的必然的善”,也不是亚里士多德的“至善”,而是指人们道德价值中共通的内容,他们可以基于不同的道德理由来认同同样的价值。共同善的政治更多表达的是对公民不同价值观的宽容,对各种道德、宗教等完备性学说的尊重。 共同善政治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桑德尔对当代西方国家多元论的反思以及对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学说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特别地,,他对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桑德尔才逐步地形成了共同善的政治哲学思想。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又不是完全相异的,与其说他们是对立的,不如说他们是相互补充的。
[Abstract]: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common good is the core of Sandell'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community and citizenship ar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of common good political thought. Among them, the existence of community provides spa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good politics, and citizenship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good politics. In Sandel's view, the community should be a constructive concept, the community shoul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ts members, at the same time, citizen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ife. Citizenship is the link between individual citizen and community. In reality, everyone belongs to a community, and citizens can enjoy the benefits and protection of the community only if they possess such membership. Citizens establish self-identity in their community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lif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The core of Sandell's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common good is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moral participation, whether in the field of politics, economy or culture. This kind of common good is not Kant's "universal inevitable good" nor Aristotle's "supreme good", but refers to the common content of people's moral values, which they can identify with the same values for different moral reasons. The politics of common good more expresses the tolerance of different values of citizens and the respect of various complete theories such as morality and religion. The emergence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common good is based on Sandel's reflection on pluralism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countries and his deep understanding of Rawls' theory of political liberalism. In particular, he criticized Rawls's theory of political liberalism comprehensively and profoundly. In the process of criticism, Sandell gradually formed a common good political philosophy.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two are not entirely different, they are not so much antagonistic as complementary.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东丽;谢加书;;政治自由与三权分立的密切关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读后感[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施晓花;;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下的政治自由[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王起奎;毛泽东论两种自由[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3年02期
4 叶剑锋;;对孟德斯鸠分权理论几个问题的辨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邓;满河军;;对企业社会责任威胁政治自由观点的辨析[J];资料通讯;2007年09期
6 黄忠晶;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观述评[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陈伟;汉娜·阿伦特的“政治”概念剖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8 赖静;乐巍;;列宁的政治自由思想与苏联宪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杨保军;;新闻自由:责任与精神[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李慧娟;;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早期马克思对政治自由的超越[J];平原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钢;;从环境行政权力到环境公共利益——中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理念更新[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澜;李海默;;重绎洛克之路——关于政治自由来源问题的一点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陈于武;;多少,还是有无?——试析《现代评论》对个人自由的诉求[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贾高建;;马克思的自由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沈飞;;“以人为本”的可行能力、剥夺、全面自由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6 沈亚生;;人学视域中的自由观论争[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小科;;本真的自由和变异的“自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第一章读解[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张洪敏;;史文朋诗歌的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晋海;;农民实质自由与农村环境保护[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燕;;论人的发展与“积极的自由”[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颖;经济自由提升政治自由[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赖德亮;管制不应限制公民政治自由[N];检察日报;2006年
3 唐学鹏;异端的独裁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庄俊举;“共同善”的思想[N];学习时报;2006年
5 莫枫;《共和的理念》:人类说有光,于是就有了光?[N];经济观察报;2010年
6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政;北约真的不以俄罗斯为敌吗[N];光明日报;2009年
7 张丽艳;法的精神[N];学习时报;2005年
8 谭彦德;在托克维尔与马克思之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张锐(广东经济管理学院);沃尔福威茨将扮演什么角色?[N];南方周末;2005年
10 何秋;跨国公司有恶意剥削工人的情况[N];中国改革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振军;共同善中的自由:托马斯·希尔·格林自由民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冠群;面向政治自由的现实之境[D];吉林大学;2010年
3 范卫东;论抗战时期中国散文创作中的自由精神(1937-1945)[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慧娟;超越启蒙[D];吉林大学;2006年
5 熊文驰;城邦共和政治与德性行动[D];复旦大学;2006年
6 陈联营;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中的判断问题[D];复旦大学;2007年
7 赵建平;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李虎;自由、法律和制度稳定性[D];复旦大学;2003年
9 潘德重;近代工业社会合理性的理论支撑——斯宾塞社会进化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新营;本心与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培杰;桑德尔共同善的政治哲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程小佩;萨托利政治自由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丽君;论马克思的政治自由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丽娜;可行能力视角下的自由[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林秋琴;霍布豪斯的自由主义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天江;阿奎那自然法的当代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孙红兰;雅斯贝尔斯的自由观[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关晓铭;洛克的政治自由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汪尊鑫;公平正义的两个维度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邹燕;“人生而自由”—论卢梭的自由观[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5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5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