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国家认同建构的文化逻辑——基于国家象征视角的政治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8 23:45

  本文选题:国家象征 + 国家认同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6年08期


【摘要】:在政治生活中,象征符号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创造国家认同的一种文化资源,国家象征是不可或缺的。国家象征为国家认同建构提供了最为有力的媒介,也为国家认同建构划定了边界,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现代国家赋予国家象征无可比拟的神圣性、权威性、渗透性,并依赖这些属性创造公民对国家的认同。在现代国家,国家象征的表达是法治化的、仪式化的和技术化的,这使得国家象征被内化成国家认同建构的一种积极力量。
[Abstract]:In political life, symbolism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As a cultural resource to create national identity, national symbol is indispensable. National symbol provides the most powerful mediu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also delimits the boundary and provides rich cont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 modern state endows the state with unparalleled sacredness, author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relies on these attributes to create citizens' identity to the state. In modern countries, the expression of national symbols is legalized, ritualized and technical, which makes national symbols internalized into a positive force of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中共中央编译局项目“西方民主理论的当代争论研究” 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廉政教育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研究”(2015ZY031)
【分类号】:D0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2 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兼与陈晓律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3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5 贺东航;谢伟民;;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4期

6 宋新伟;陈占芳;;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7 吴瑞财;;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13年10期

8 周林刚;;互相竞争的人类联合模式与国家认同问题[J];历史法学;2010年00期

9 李崇富;王卓君;何华玲;詹小美;王仕民;周光辉;刘向东;门洪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10 王树亮;;国家认同对象体系的“三层四维”结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甘肃省委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研究员 张践;宗教与民族国家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2年

2 记者郑成宏;国家仍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参与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 西尼萨·马里塞维奇 曹帅 编译;“国家认同”抑或民族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2 赵颖;文化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丽琴;论公民国家认同的传统文化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孟融;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认同的法律维度[D];吉林大学;2016年

3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曹娅;国家认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5 刘梦宇;从《西藏日报》的评论看媒介对国家认同的塑造和传播[D];暨南大学;2014年

6 赵春香;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冲击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7 马升翼;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公民国家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彭芙蓉;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袁伟;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97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97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b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