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化被动为主动构建网络治理机制——《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机制研究》一书评介

发布时间:2018-06-09 00:16

  本文选题:网络政治 + 政治稳定 ; 参考:《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7期


【摘要】:正当前,网络虚拟世界日益壮大,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极速放大的民主意识和政治风险相连,公众自由表达的快感与政府回应的尴尬并存,对"文革"的政治恐惧和对社会转型中出现弊病的痛恨交织在一起,视网络如洪水加以阻挡或用它随心所欲地
[Abstract]:At present, the network virtual world is growing stronger and closer to the real world. The rapidly magnified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and political risks brought about by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re linked, the pleasure of free expression of the public coexists with the embarrassment of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and the political fear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s intertwined with the hatred of maladies in the cours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o block or use as a flood.
【作者单位】: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分类号】:D03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冬华;;中西方情境中的互联网与民主——一项海外文献考察[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余君,白义;解读网络政治学[J];求索;2005年08期

3 熊光清;;中国网络民主中的多数暴政问题分析[J];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肖艳;;亨廷顿对政治稳定因素的分析及其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贾莉莉;;亨廷顿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理论的解构[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4期

6 程小红;;网络民主研究现状述评[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7 聂运麟;社会的流动、分层与政治稳定[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8 江毅;;现代化中的政党与政治稳定——《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述评[J];黑龙江史志;2008年17期

9 郑聪;;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J];理论界;2009年04期

10 孟军;;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志尚;;全球化、和谐世界与人权[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3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韦定广;;发达国家的后资本主义道路:现实与可能[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滕世华;;谁更偏好大政府——基于一种学理性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熊万胜;;面对面的紧张:民众与低层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博弈[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7 宋迎法;尹红;;电子治理的战略环境透析——基于SWOT-PEST分析模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涛;;公共政策的宪政解析——基于公共政策发展趋势的研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马维野;;科技安全:定义、内涵和外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伯特尔·奥尔曼;张双利;;政治科学是什么?它又应当成为什么?[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鲍宗豪;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变化[N];学习时报;2001年

2 赵蓓蓓;培养网络时代的公民[N];人民日报;2007年

3 潘自勉;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冲突与价值整合[N];南方日报;2006年

4 潘玉兰;对秩序的新认识[N];学习时报;2011年

5 王韶兴 杨立志 山东大学;社会转型推动国外政党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祝灵君;当代比较政治学热点:经济与政治相关度研究[N];学习时报;2008年

7 段华明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学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 吴灿新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建军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院博士 陈伟 作者系广州市委学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马星光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党校建部主任、教授 杨建伟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建部副主任、副教授;促进社会转型 构建和谐社会[N];南方日报;2004年

8 房宁;“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为何消退[N];北京日报;2008年

9 陈文新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发展理论:转型社会的政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上官酒瑞;现代政治信任建构需要新理念[N];学习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孟军;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李建华;社会发展中的公正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田春芳;发展中国家社会均衡发展与政府作用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饶义军;多元现代性与政治发展[D];浙江大学;2009年

6 刘达禹;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D];吉林大学;2011年

7 盛志宏;社会政策与社会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严俊;民主的价值及其条件[D];复旦大学;2007年

9 贺平海;论自尊与自由[D];上海大学;2010年

10 钟冬生;结构分化与政治体系的发展进路[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妮;网络政治时代的中国政治文化建设[D];济南大学;2012年

2 孙莹;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的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于声;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李欢;近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车红丽;论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文明主体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程波辉;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蔡艳宏;对政治冷漠积极意义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9年

8 吕燕;试论亨廷顿稳定民主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璇;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历春来;论网络多数人暴政及其治理[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97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97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1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