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综合国力理论的演变与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8-06-17 03:09

  本文选题:综合国力 + 权力 ; 参考:《学术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综合国力研究始于西方,属于西方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理论中权力(power)理论的一部分;中国综合国力问题的研究是对西方相关理论的发展与突破。中国的综合国力理论已经与西方相关理论体系分道扬镳而自成体系。这是一种学术的自觉和创新,但也存在一定的学术失范和对西方相关理论的承接不足,因而缺乏国际学术对话。追根溯源,比照差异,有助于这一理论的新发展。
[Abstract]:Th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begins in the West and is a part of the theory of power in western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study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s the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of relevant theories in the West.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theory has been separated from the relevant western theoretical system and formed its own system. This is a kind of academic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but there is also a certain academic anomie and lack of acceptance of western related theories, so there is a lack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dialogue. Tracing back to the source and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s helpful to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is theor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
【分类号】:D80;D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硕风;;漫谈综合国力[J];世界知识;1987年24期

2 黄硕风;未来的国际综合国力对比预测[J];日本问题;198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南;;国家软实力的指标体系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王开峰 ,徐佐彦;信息革命与主权国家的命运[J];成都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3 周丽;;新语境下的新疆对外文化交流[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施祖辉;新中国的综合国力——时序轨迹与空间比较[J];财经研究;1999年10期

5 李彬;;论提升软实力的价值意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陈改英,田涛,王怀;中国城市土地资产总量测算方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7 柳红霞;;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国家权力[J];当代亚太;2007年02期

8 张继鹏;刘德鑫;张家来;刘少敏;;关于综合国力评价克莱因理论模型的缺陷性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9 邵光田,刘珠,许昌东,刘勇;综合国力测定方法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1996年03期

10 庄悦群;可持续发展位与当代中国的全球战略选择[J];东南亚纵横;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浦U_华;;反思前苏联亡党亡国需要厘清几个基本问题[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3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张治忠;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江舟;基于和谐理念的中国软实力建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王苹;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欧阳丽;信息化时代国际政治霸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卢红飚;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文波;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梁秀娟;中美国家竞争情报体系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江小舟;论上海市万人就业项目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中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月华;天津文化产业中的相声演出市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邢西敬;国际政治格局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珂;地区合作视野下的中国与东亚共同体构建[D];河南大学;2011年

7 刘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战略文化[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周佳;新加坡与瑞士国际竞争力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9 康甫;论东南亚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曲鹏飞;中国共产党战略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斌,倪东;权力的哲学反思[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03期

2 蒋玉林;以法治权——最公正和最具权威的制约[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吴赋光;哈耶克“有限民主理论”评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王兆林;二种“腐败根源论”评说——向田心铭先生请教[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史晓云;试论古代希腊的法治思想与法治模式[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6 周传蛟,李宏宇;权力的分类[J];学术交流;2002年03期

7 朱林;权力:从权利的观点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叶国文;权力合法性:一种权力起源模式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3年05期

9 朱华桂;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姜继为;组织与权力[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飞;;试论媒介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李崇富;“三个代表”是面向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董国政;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N];解放军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刘箴;“和谐世界”——当代国际关系理念的升华[N];光明日报;2006年

4 奚旭初;用“八荣八耻”建设新的精神家园[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5 沈宝祥;坚持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N];学习时报;2005年

6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 雷斌;建设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人“活到老,,学到老”[N];延安日报;2005年

7 记者 徐步青;中德研讨改革与党的执政能力[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宜斌;自由主义民主的困境与重建[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颖;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和谐统一[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连尉尉;理解政治[D];吉林大学;2007年

3 孟莹;“汤武革命论”探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29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29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8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