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角色”意识:《易传》之“定位”观念与正义问题——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比较

发布时间:2018-06-18 13:05

  本文选题:角色伦理学 + 生活儒学 ; 参考:《齐鲁学刊》2014年02期


【摘要】:"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及其伦理层级上的"中国正义论"之间颇有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重大差异。一个人的"角色"是由其所居之"位"规定的,因此,可以从儒家《易传》"位"或"定位"观念来切入这个问题:1、"正位"并且"当位"指的是恪守既定的位置及其角色,这是行为正义问题,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对此都有基本的确认;2、"得位"指的是获得一种新的位,即对原有之位置与角色的超越,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对此的理解有所不同;3、"设位"指的是对社会角色秩序本身的设置或重置,这是制度正义问题,角色伦理学未触及这个问题,而生活儒学则通过中国正义论的重建来探索这个问题。
[Abstract]: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role ethics" and "life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justice theory" at the ethical level, but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role" of a person is defined by the "position" in which he occupies, so one can enter the question of "position" or "position" from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Yi Zhuan", "positive position" and "when position" refers to adherence to a given position and its role. This is the problem of behavior justice, and role ethics and life Confucianism have a basic affirmation of this. "get a place" means to get a new position, that is, to transcend the original position and role. Role ethics is different from life Confucianism in understanding this. "setting up a place" refers to the setting or resetting of social role order itself, which is a problem of system justice, and role ethics does not touch on this issue. Life Confucianism, on the other hand, explores this problem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theory of justic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国古典制度伦理学研究”(10BZX032)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大项目“中国正义论——中国古典制度伦理学系列研究”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纲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次梅;《史记》传记人物悲剧论略[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2 蔡敏;;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3 魏晓姝;;李新存词考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4 董鸿闻;周建勋;张应虎;梅兴铨;刘起鹤;;汉代测绘科技拾人物[J];测绘科技通讯;1996年02期

5 朱佳宁;;史进侠义之道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6 侯艳;;论中元节与张燕玲《此岸,彼岸》的文化创作[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肖幼林;;当代青年品德教育点滴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8期

8 胡海清;;企业制度建设之我见[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9 黄玉顺;;生活儒学的正义理论[J];当代儒学;2011年01期

10 陶芳;战国中后期齐国对外策略及其实施失误述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玲;赵京生;;《内经》针灸概念术语的文化诠释[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田百慧;;论管子思想对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3 张瀚池;;试论《管子》的山林资源管理思想[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4 周海;;管子治国理念中的实用主义特征[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5 王斐;;民主与法制——《管子》舆论思想评述[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6 高旭;;####论《淮南子》的管子观[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7 王启发;;罗汝芳对儒家经典的理会及其思想史意义——以其泛论《四书》、《五经》和专论《语》、《孟》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4年

8 邓志伟;;孟子的同心观[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9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因假借误释词条举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付灄;;浅谈道教与唐代士大夫科举入仕的关系[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九卷)[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利N,

本文编号:2035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35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5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