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冷漠研究及其民族政治学价值

发布时间:2018-06-22 19:15

  本文选题:政治参与 + 政治冷漠 ; 参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5期


【摘要】:政治冷漠现象长期受到西方政治理论家的实证性关注,同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基于各自立场也对其展开不同的价值评判。在政治参与概念框架下,关于政治冷漠的既有经验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而西方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两大理论也分别借助公民身份、民族、国家等概念阐述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案。民族政治学应当在全面引介相关理论观点的前提下,多角度审视西方理论给中国民族问题提供的思想资源,避免偏执化理解带来的误区。
[Abstract]: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political indifference are rich , while the western liberalism and the two theori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ve expounded their different attitude and solution by means of the concept of citizenship , nationality and country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清华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冷战世界的民族冲突与治理特点研究”(11&ZD13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03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训练;;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兴衰[J];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欧三任;;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政治安全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肖顺武;;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5 包学雄;黎雄辉;;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6 王智杰;左停;;风险社会下市场经济及农户生计困境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7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董韦;;“风险社会”理论与风险管理再造[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顾青;;和谐社会和社会风险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白立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及现实路径[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6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书婕;;基于2008年南方雪灾的技术风险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宋晓光;;R&D活动中的科技风险[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的STS反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进程中的风险探析[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4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8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丛日云;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J];政治学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芸;政治冷漠作为一种政治行为类型的根据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董晓倩;政治冷漠的心理根源初探[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3 荀乃瑜;;政治冷漠探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冯涛;;论政治冷漠的涵义、原因和作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5 郭慕卿;;政治冷漠的哲学分析[J];传承;2009年16期

6 沈苓苓;;中美公民政治冷漠原因比较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7 赵海月;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6期

8 胡利;;政治冷漠:含义、特征和功能[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年05期

9 高德胜;;政治冷漠与教育的谋生化[J];探索与争鸣;2013年05期

10 易鹏;聂应德;;论政治冷漠对民主政治运作的积极意义[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艳宏;对政治冷漠积极意义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9年

2 郭艳明;政治生活的旁观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53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53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1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