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关于公民身份行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3 04:07

  本文选题:行动 + 公民身份行为 ; 参考:《吉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由于公民身份众多美好理念和许诺的乏力,使人们开始审视它的价值,由于公民身份在政治领域遭遇的困难和挑战,使人们开始质疑它的地位,而公民身份行为的提出使公民身份理论从理念的强调转向对实践的关注,试图重新确立公民身份的尊严,恢复公共生活的权威。它在公民身份结构框架内展开,以促使公民行动为目的,意味着对“要求”的争取,对“改变”的创造,既是对公民性行为的解释又是创设公民身份的过程。公民身份行为的阐释将带来一个动态的公民身份,互惠关系的公民身份,是对良善生活的追求,是对积极公民观的思考,推动公民身份理论的实践进程。本文从内涵、表现过程展示公民身份行为,从提出问题的原因和意义揭示公民身份行为的价值诉求,,从观念和制度的互动中寻求保障公民身份行为实现的路径。
[Abstract]:Because of the lack of many good ideas and promises of citizenship, people began to examine its value, and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of citizenship in the political field, people began to question its status. However, the proposed behavior of citizenship makes the theory of citizenship change from the emphasis of concept to the focus on practice, trying to re-establish the dignity of citizenship and restore the authority of public life. It is carried ou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tructure of citizenship,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civil ac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struggle for "requirement" and the creation of "change" are not only the interpretation of citizenship but also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citizenship. The interpretation of citizenship behavior will bring about a dynamic citizenship, the citizenship of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the pursuit of good life, the reflection of positive citizenship view, and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theory of citizenship. This paper reveals the behavior of citizenship from the connotation, the process of expression,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questions, and the value demand of the behavior of citizenship, and seeks the path to guarant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citizenship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concept and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0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敬雷;;一个普通国人的“政治生活”自述[J];人物画报;2011年11期

2 桑玉成;;有一种生活叫“政治生活”[J];共产党员;2011年14期

3 孔繁军;;旁听公民不应拥有发言权[J];法治与社会;2011年08期

4 岳立涛;;农民社会资本的嬗变及其对农民公民身份的塑构——以山东农村X村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高萍美;周敏凯;;论公民意识的伦理意蕴[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6 沈江平;;论现代民主政治视阈中的“主体”[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高萍美;;论公民意识的伦理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5期

8 岳立涛;;农民社会资本的嬗变及其公民身份的塑构——以留守村庄X为例[J];唯实;2011年06期

9 谢惠媛;;马基雅维里的virtù概念辨析[J];现代哲学;2011年03期

10 高晶;;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运行的问题和建议[J];北方经贸;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主义研究述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3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吕宗力;;谶纬与两晋南朝的政治与社会[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长庚;;试论费宏政治生活二三事[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谷明光;;新农村建设要重视提高农民政治生活质量[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顾成敏;;当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论与我国公民精神的建构[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峗;;政治秩序的本性与政治生活的德性——儒家思想传统对西方自由主义[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赵小平;;滇盐与政治、军事及边疆问题的关系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10 王邦佐;朱勤军;;中国协商民主的特征及其发展空间[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大军;亲历重大政治生活[N];雅安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徐日丹;公民身份信息查询不是想怎么查就怎么查[N];检察日报;2008年

3 ;“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比对”发现400万假证[N];中国商报;2009年

4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 商红日;发展低度政治生活化解冲突[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法学博士 桑玉成;论优良政治生活的基础[N];解放日报;2010年

6 任孟山;公民身份:西方与中国的时空错异[N];华夏时报;2010年

7 ;积极协助做好我在日本公民身份核查和入境工作[N];人民公安报;2011年

8 明德高中 林海;政治主观题答案生成思路要诀[N];学知报;2010年

9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政治学教授 桑玉成;有一种生活叫“政治生活”[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重新思考女性主义公民身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昌林;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齐宝江;政治公平与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08年

4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5 刘婧;德尔斐神谕与古希腊城邦[D];复旦大学;2009年

6 祁进玉;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沈云波;学不可以已[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永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赵来文;论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价值之多重借鉴[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颖;公民政治实践的空间[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海荣;关于公民身份行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薛礼杨;林肯:一位职业政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严俊;西方公民身份理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庆;法治与政治关系的三维思考[D];苏州大学;2004年

6 徐振宁;政治大变动背景下的上海俄侨(1945-1950)[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冬芳;女性意识:从沉潜到觉醒[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淑霞;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伟;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涛;当代中国农民家庭政治功能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55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55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9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