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马克思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基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

发布时间:2018-07-31 18:36
【摘要】: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是黑格尔、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共同前提。黑格尔剖析两者分离的多种根源(特殊、一般精神的分离是最根本源头),披露现代社会中呈现的伦理危机,倡导政治国家(精神)决定市民社会,并建构"等级制"化解这些分离和危机。马克思主张特殊、普遍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分离的源头,因而他批判、颠倒了黑格尔的"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命题,而后揭露黑格尔"等级制"引发"虚幻共同体",阐明现代社会伦理危机背后的人的全面异化和物化,最后他构筑"自由人的联合体"根除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裂,同时达成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超越。
[Abstract]:The separation of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state is the common premise of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Hegel analyzes the various causes of the separation of the two (special, the separation of the general spirit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source), reveals the ethical crisis in the modern society, advocates the political state (spirit) to decide the civil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erarchy" to resolve these separations and crises. Marx holds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pecial and universal interests is the source of the separation between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state, so he criticizes and reverses Hegel's proposition that "political state determines civil society". Then it was revealed that Hegel's "hierarchy" led to the "illusory community", which clarified the overall alienation and materialization of people behind the ethical crisis of modern society. Finally, he constructed the "association of free people" to eradicate the division of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state. At the same time, he reached the transcendence of Hegel's political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西安财经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研究”(13BZX00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项目“马克思和科恩正义思想比较研究”(2014M5524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8批特别资助项目“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5T81004) 陕西省社科联项目“习近平社会正义观研究”(2016Z002)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探析——兼论“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0年04期

2 D.里夫,孙晓莉;市民社会的错误浮现[J];哲学译丛;2000年03期

3 托马斯·卡罗瑟斯,薄燕;市民社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7期

4 王玉琼,唐桦;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社团视角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9期

5 应德平;市民社会及其约束力的利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9期

6 唐爱芳,王燕;国家与社会框架中的市民社会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6期

7 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J];求是学刊;2003年04期

8 格哈特·克鲁伊普;市民社会在现代国家发展中的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3期

9 何平;杨仁忠;;论市民社会观念的当代转换及其社会历史地位[J];求索;2007年09期

10 乔治·J·麦考尔;黄觉;;国家建设和市民社会之教训[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2 韩立新;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N];学习时报;2008年

3 乐清市委党校 谢安民;从熟人社会到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N];温州日报;2008年

4 王新生;市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N];学习时报;2008年

5 李公明;公民是市民社会的……真正灵魂[N];东方早报;2012年

6 蓝旭明 杨威;“市民社会”与反腐败[N];检察日报;2003年

7 秦德君;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下)[N];发展导报;2001年

8 伍俊斌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社部;推进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伍俊斌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社部;Civil Society意涵的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肖巍 钱箭星;社会党与全球化时代的社会治理[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

本文编号:2156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56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9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