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世界政治冲突
[Abstract]:The history of modern civilization in the world may be rewritten from the point of "democracy", but the world history of this angle is bound to be a history of conflict. The "meta form" of modern democracy is liberal democracy,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its relations, as well as nationalist democracy as a variant of democracy, Islamist democracy and the populi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tic and meta form democracy constitutes a conflicting world political picture and affects the trend of world order. World politics tells us that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has become more possible and realistic because of democratization and democracy, and democracy is a mediator between the difference of civilization identity and the conflict of civiliz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Lord, the intrinsic property of democracy and the true position of its political system all need to be reexamined. In the sense of value it is a public good democracy. In the sense of the system, it is only a "timeliness" aspect of many aspects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can not talk about democracy in the "meta narratives" - democracy is the root of all good and evil.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
【分类号】:D0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波;;伊斯兰与西方文明所蕴涵的民主价值观之比较[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2期
2 钱雪梅;;试析政治伊斯兰对中东北非剧变的解读——以伊扎布特为例[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4期
3 王泰;;埃及现代化进程中的世俗政权与宗教政治[J];世界历史;2011年06期
4 王林聪;论伊斯兰教与民主之间不确定的关系[J];西亚非洲;2005年05期
5 马丽蓉;;多向维度中的中东民主问题考量(上)[J];西亚非洲;2006年07期
6 钱雪梅;;政治伊斯兰意识形态与伊斯兰教的政治化[J];西亚非洲;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新平;粟进英;;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周莉;浅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郭锐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民主输出的特点及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张能为;;文化、语词与文明:伽达默尔的文化理解与现代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宫维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逻辑进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阳春花;易志高;;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观念障碍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马丽蓉;论西方传媒在中阿合作中的阻障作用[J];阿拉伯世界;2005年06期
9 冯璐璐;;全球化时代伊斯兰经济文化遭遇的挑战[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4期
10 舒先林;;中美中东石油关系解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2 钱子文;;我们到底要什么?——危机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曲洪亮;;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6 唐翼;;简评文明冲突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宋丙涛;;黄河农耕文明辉煌和衰落的制度性和经济性原因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马玲娜;;乡村体验型老年度假公寓的开发构想[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仁;;回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李仁;;回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6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7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厚;伊斯兰民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郑闯;镜像与他者:《印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兰卉;日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陈才;当代青少年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陆海英;论中国海军护航索马里——国家利益视角[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仙琴;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江华;艰难的联结—E·M·福斯特小说潜含的现代性主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钱乘旦;宗教对抗国家——埃及现代化的难题[J];世界历史;2000年03期
2 王宇洁;二十一世纪政治伊斯兰的走向[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1期
3 钱雪梅;;政治伊斯兰意识形态与伊斯兰教的政治化[J];西亚非洲;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培成,李金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经济动因[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7年04期
2 郗润昌;论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与大国间的战略竞争[J];教学与研究;1998年04期
3 袁智兵;20世纪世界政治风云[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1999年02期
4 郑保国;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特点[J];当代世界;2001年06期
5 时殷弘;变更与稳定——论21世纪前期世界政治基本性质的矛盾和过渡特征[J];欧洲;2002年04期
6 萧芍芳;印度洋海啸牵动世界经济与政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夏安凌;封帅;;范式选择与中国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2期
8 高祖贵;付宇;;当前世界政治深度调整的新特点[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4期
9 宋德星;时殷弘;;世界政治中印度和平崛起的现实与前景[J];南亚研究;2010年01期
10 尹小平;;世界政治时代的涵义及划分标准[J];湖湘论坛;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金祥;蔡佳禾;;理解世界政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性质和定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2 王安顺;;总序[A];闪烁真理光辉的思想宝藏——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运泰;;前言[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高连奎;;世界政治的变迁及发展[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安顺;;总序[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廖晓红;;数字化与出版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7 王建平;;拨云破雾指迷津——介绍金宜久和吴云贵的合著《伊斯兰与国际热点》[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8 王惠;;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对比浅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秀军;;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文本解读与反思[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0 陈东晓;;新中国多边外交的继承与创新:时代景观和战略思考[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国所 王缉思;对当前世界政治形势的基本估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闻斋;2004:世界政治与全球经济[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3 戴旭 专栏作家;太空力量重绘世界政治版图[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王勇 傅伟韬;经济全球化中的世界政治扩散[N];社会科学报;2001年
5 记者 严圣禾;日本华人称胡主席访问中亚意义重大[N];光明日报;2009年
6 [德] 哈特维希·胡梅尔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世鹏 摘译;世界政治的私有化变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郗润昌;世界政治多极化与新格局框架[N];学习时报;2000年
8 通讯员 江峰;省世界政治与社会主义学会年会在黄冈师范召开[N];黄冈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郑飞;文化软实力:一个未尽的话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教授 赵可金;世界步入“软战时代”[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开盛;美好世界原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刘卿;论国际军控斗争的性质[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3 莫巴克(Mouctar Abakar);身份与利益:冷战后中非关系发展及其对非洲国际地位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金良;跨国关系与跨国权威[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张农寿;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6 唐彦林;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薛亚梅;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白云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进步及其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9 张峰;国际体系与中国对外关系: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艳睿;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郑碧娴;世界政治情境下的欧洲穆斯林课题[D];暨南大学;2007年
3 高妍;科学技术在世界政治中的约束价值[D];吉林大学;2006年
4 谭雪;欧洲区域社会结构变动与政党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5 徐龙第;赫德利·布尔的国际关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亮;当代国际制度分析及其改革设想[D];吉林大学;2008年
7 孔林楠;从功能主义理论简析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彭潇;论冷战后美欧矛盾演化的新趋势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万月梅;南浔会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曾天从;哲学视野下的和谐世界论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57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5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