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判定:中西政治认同异质的当代解读
[Abstract]:Political identity is the product of modernity. Examin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ical identity is the leading judgment to interpret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identity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current identity problem.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so on, the autho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China and the West presents the heterogeneity judgment of benefit sharing and benefit game,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dissipation, cultural re-modeling and cultural suspension.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生视域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研究》(批准号:14CKS011)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社会支持研究》(批准号:GD13YMK01)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青年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以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省为例》(批准号:2013JK031)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忠甫;;论基层的政治认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孔德永;;政治认同的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薛中国;;政治认同概念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现代政治认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治意义[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程波辉;;论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袁其波;;政治认同的概念与特征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杨勇;娄淑华;;论政治认同[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刘包产;;当前中国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资帅;;政治认同建设与构筑和谐社会[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06期
10 胡岳鹏;倪大伟;;政治认同与利益表达相关性探析[J];前沿;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自强;;“创造性政治”视角下农民政治认同的现代性转换[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2 周敏凯;;政治认同建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方旭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袁文伟;;扩大公民权利 强化政治认同[A];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历程与经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党史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中国;关于“政治认同”的一点认识[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白乐;学者建议 欧洲公民学习欧盟语言促进政治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齐卫平;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接续”与“重构”[N];学习时报;2012年
4 黄铸;中华民族应该坚持何种政治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孔德永;动态理解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陈春燕 戴玉;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新途径[N];吉林日报;2010年
7 王岳川;精神对峙与价值滑动[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李欣宏 刘佳祥 田长春;信息化条件下心理动员面临新挑战[N];中国国防报;2008年
9 记者 姚学文;创新活动载体 力戒形式主义[N];湖南日报;2009年
10 扬州市江都区法院院长 袁江华;核心价值观促进法院科学发展[N];江苏法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素华;对政治认同的功能和资源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薛中国;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贝贝;社会转型期中国公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冰冰;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程波辉;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璐;利益、制度与价值—政治认同的逻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孟令辉;城乡政治认同比较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志超;网络空间中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郎翠艳;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的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俊伟;当代大中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张晓妍;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健;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获取新解放区农民政治认同的方法(1949-1952)[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59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15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