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逻辑
[Abstract]:Olson's theory of collective action is embodied in his three books,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the rise and fall of Nations, and Power and Prosperity. The trilogy of Olson's collective action theory takes individual rationality as the logical hypothesis and hitchhiker and profit-sharing behavior as the logical basis. Selective incentive is the focus of collective action, because selective incentive will bring profit sharing group. Profit sharing can lead to a recession in the country. Olson's collective action theory aims to clarify that a country's economic prosperity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arket-oriented government in order to build a common interest group, an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power precedes prosperity and power guarantees prosperit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基础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地方服务型政府建构路径与对策研究”(09&ZD063)
【分类号】:D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现祥;;论强化市场型政府及其制度安排[J];财经科学;2008年02期
2 高春芽;;理性选择革命与现代西方集团理论的发展——利益集团形成机制的视角[J];教学与研究;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秦颖慧;秦潇;;政府网络舆论危机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侯作前;周鲁耀;王伟;;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法分析——兼论地方的经济调控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章礼强;汪文珍;;市民社会、(市)民法及其构建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吕明;;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徐志华;茅丽华;;转型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问题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唐清利;;私权与公权界限模糊领域的司法选择[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6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马汴京;谢作诗;;FDI流入改进中国政府质量了吗?——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田钒平;;制度结构研究范式的理论反思与回归[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张锦洪;;交易、合同和合同法的演进逻辑——基于“主体思维方法”的分析框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骏;论美国纵向限制法律规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霞;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徐平平;农地城市流转的交易成本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钰;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宇燕;强化市场型政府[J];读书;2005年03期
2 易宪容;权力运作与经济繁荣——评奥尔森的《权力与繁荣:超越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专制》[J];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Z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影;;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贡献与局限——基于政治学的考察[J];学习月刊;2010年22期
2 李松敏;王周瑜;;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及政府的应对措施[J];科学发展;2011年07期
3 倪星;集团腐败:根源与对策[J];探索;2001年06期
4 高春芽;;利益集团形成机制探索:从多元主义到集体行动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高春芽;;理性人假设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衣自强;;转型期社会冲突发生原因的政治学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高春芽;;集体行动困境与合作演化[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8 高春芽;;集体行动理论思想渊源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任杰;;在利维坦与私有化之外——探析集体行动困境的解决之道[J];法制与社会;2010年15期
10 柳林;周艳;;集体行动理论视角下的政府执行力建设[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春梅;宦怡;赵海涛;葛雅丽;常英娟;杨炎;;PROSET序列成像原理及应用[A];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第九届放射诊疗专业学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敏;;中国居民消费方式变革的文化视角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立君;;浅谈康芒斯的法经济学思想及其贡献[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抗;三个和尚一定没水喝吗?[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宋庭敏;信贷收紧的指向[N];经济观察报;2003年
3 杨志勇;建立公共财政要避免路径依赖[N];中国财经报;2000年
4 CBN记者 周佳 冯郁青 徐以升 王慧卿;诺贝尔经济学奖 寻找危机中的“避风者”[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杨春学 张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张克中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财政金融系 余菁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治理结构: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条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管清友;人类灾难希冀全球公共产品供应[N];中国经营报;2005年
7 张宇燕(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利益集团的鞭挞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汪丁丁;用“舆论放大器”看门[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9 李昭苏;同床异梦的欧佩克最成功的国际卡特尔[N];国际商报;2003年
10 尹继佐;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N];解放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彭长生;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徐颖莉;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多元演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李玉连;基于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治理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刚;集体行动逻辑与国际合作[D];外交学院;2006年
6 赵宇鸣;城市区大遗址保护中外部性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吴自聪;在个人理性与政府权力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8 蓝海涛;国际农业贸易制度与中国农业政策调整[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建海;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供给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陶宇;权力—利益秩序的实践逻辑[D];吉林大学;2008年
3 余蕊;利益集团集体行动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陈清;全球公共产品供给:集体行动困境下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雷智锋;村民自发提供公共产品的复杂集体行动[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韦韦;集体行动的实践:农民集体上访的社会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7 苏杨珍;村民自发供给公共物品的行为逻辑[D];山东大学;2007年
8 胡美燕;弱者的反抗[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时影;论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多元协作治理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周四喜;行政参与的集体行动逻辑[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12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21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