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政治权力的解构及民主政治建设的促进
[Abstract]:Technology makes people free and sometimes promotes democratic progress. Macroscopically, the Internet impacts on the structure of national political power, weakens the executive power of national political power, significantly expand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object of national political power, and microscopically, the Internet has the structure of "inverted pyramid" discourse power. It can realize the quick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dividual netizens, refraction reflection and tilt to the netizen. To some extent, these deconstruction contributed to the so-called "political liberation".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基金】:重庆交通大学党建工作专题项目“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82;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戚攻;网络社会的本质: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苏颖;;网络乌托邦、网络帝国与网络共和国——网络政治传播系统的权力解构与极权倾向的探悉[J];研究生法学;2009年05期
3 莫坷;魏维;;浅析互联网的应用对政治权力社会化的影响[J];前沿;2011年20期
4 程曼丽;;从历史角度看新媒体对传统社会的解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戴圣鹏;;政治文明与现代民主——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文明思想研究[J];学术研究;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辉平;;“单向度人”的生成与消解[J];今传媒;2012年03期
2 苏畅;刘根春;骆立言;;高校思想政治体系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媒体背景探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何恩贵;;远程虚拟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4 王向芳;;网络偏好及网瘾行为研究综述[J];公司治理评论;2010年04期
5 王玉洁;胡文超;雒福佐;;浅论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气象影视服务体系[J];干旱气象;2012年03期
6 苏涛;;缺席的在场:网络社会运动的时空逻辑[J];当代传播;2013年01期
7 裘伟廷;"网络社会"概念刍议[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任娟娟;;对网络追踪现象的社会学反思[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陈炜;;全媒体格局下城市广电媒体的战略转型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10 苏畅;刘根春;;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体系传统文化教育探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剑文;虚拟社区社会分层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屈勇;去角色互动: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曾海芳;美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方曙光;网络公共领域及其二重建构[D];上海大学;2009年
6 聂德民;网络舆论与社会引导[D];上海大学;2009年
7 曾玉梅;公民社会与网络社会两种理论路径下网络社会交往的结构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8 张冠文;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D];山东大学;2013年
9 吴保来;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10 王戈;网络时代的文化领导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杰;网络人际交往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盈盈;虚拟社区“居民”的参与动机[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3 潘梅;大学生网络观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李进;网络化生存之游戏社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娟;网络社会问题及其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思莹;网络与现实空间互动中的跨文化交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朱志义;E-Learning支持下自我学习效能的测评要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迎怡;试论我国网络传播中的角色“把关”[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玖笑;网络社会失范行为的强制性约束与思想引导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樊鑫;网络游戏:一种网络互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婕;;信息时代的互联网络与政治权力[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陈醇,李爱平;论权力社会化[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胡岳鹏;刘昭;;网络政治权力运行中的伦理规约[J];前沿;2008年08期
4 戚攻;孩子,该让你上网不?[J];社会;2000年07期
5 戚攻;“虚拟社会”与社会学[J];社会;2001年02期
6 戚攻;网络社会──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J];探索;2000年03期
7 戚攻;从社会学理论域考察网络社会群体[J];探索;2001年02期
8 叶海涛;;政治权力的社会化与网络技术的兴起——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学海;2007年04期
9 叶海涛;;政治权力社会化进程中的规律与价值[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晓栋;;当互联网不再是西方“和平演变”的工具——评荒谬的《全球在线自由法案》[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年04期
2 王晋燕;;美国掌控互联网背后的野心[J];档案管理;2006年03期
3 ;网络潮头把好舵——如何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J];党建;2006年09期
4 曹劲松;刘斌;;互联网宣传与管理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07期
5 张言斐;;浅析互联网对我国公民意识发展的促进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6 谢永江;纪凡凯;;论我国互联网管理立法的完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温映瑞;;略论互联网时代党建创新[J];党政论坛;2011年08期
8 刘浩;;正视互联网 发挥新作用[J];当代江西;2011年09期
9 张春美;;互联网境遇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探索与争鸣;2011年12期
10 阚道远;;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管理与“中国模式”[J];理论学习;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菁菁;;浅析西方国家互联网管理的通行做法[A];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涛甫;;“脱嵌”与“回笼”——中国互联网的规制路径初探[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3 黄澄清;;互联网的约束与发展[A];新媒体:竞合与共赢[C];2007年
4 苏少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思考[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密;陆奕;;互联网药品服务监管现状和发展趋势[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黄志雄;万燕霞;;论互联网管理措施在WTO法上的合法性——以“谷歌事件”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琳桦;突尼斯争议散去:互联网管辖权中国贡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美国仍将独掌互联网管理权[N];网络世界;2005年
3 广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陈云贤 博士 张孟友 博士;美国互联网发展及其政策制定[N];证券时报;2001年
4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邬贺铨;应用扩展推动互联网创新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记者 王龙玉;加强网络管理 维护信息安全[N];金华日报;2006年
6 李斌;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记者 胡红军;着手建立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N];经济日报;2006年
8 朱新开;部门联动推进互联网健康发展[N];江阴日报;2007年
9 甘信建;四川:七大举措强化互联网管理[N];人民邮电;2006年
10 孟伟松;互联网治理宜采取“政府支持、民间运作”模式[N];人民邮电;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瑛;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黄刚;整合与互动[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4 郑素侠;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腾飞;基于互联网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中美互联网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2 金正连;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成长的内在需要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3 尚磊;“互联网/权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姜群;英国互联网管理体制透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静静;从美国政府的互联网管理看其对中国的借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白志伟;法国的互联网与公共领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吴静;互联网信息影响力形成过程中政府角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谢伦丁;以城市生活门户网站为例探讨携程模式类互联网应用的扩散[D];南昌大学;2007年
9 胡涵;互联网新政治与替代性民主[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吴绍辉;我国互联网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13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21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