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伦理化之谬──兼谈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治命意及警示
[Abstract]:Internal, Holy and external King is the basic idea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philosophy with Confucianism as the main vein. Its political design,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humanity goodness", transplants the "good evaluation", which belongs to the moral field, into the "good operation" in the political field, and endows the "inner saints" with the "outside king" to operate the "good" without restriction. It is impossible to avoid the encroachment of power in the name of goodness, and to stifle the paradox of rule by man. This is the profound intention of the early Taoists to reflect, criticize Confucianism, and demand to remove the politics of the Holy King, advocate "law and nature", officials "do nothing", the people "self", and carry out "checks and balances". However, history does not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ors of Taoist input methods. Pre-Qin Confucian infinite abundant "benevolent government" imagination, suffocated in the monarchy autocratic monarchy system for a long time, irrevocably distorts the distortion, moves to own opposite, has left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warning to the later generation, especially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程潮;儒家“内圣外王”的源流及内涵新探[J];嘉应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2 常欣欣;儒家政治伦理批判[J];开放时代;1995年04期
3 陈祖怀;;先秦儒道“内圣外王”说会议[J];史林;2008年06期
4 徐才;;“大道无形”话“有形”——老子“无为”思想的政治哲学探秘[J];理论探讨;2007年04期
5 袁阳;;名的高扬——儒家终极关怀与名的文化心理动力功能[J];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徐纪阳;;“鲁迅传统”的对接与错位——论光复初期鲁迅在台传播的若干文化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卢文婷;;破碎的身/影:续写与对话——《野草》与德国浪漫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连银;;明代科场评卷方式考——以乡、会试为考察对象[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9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吴元康;;1921年初《新青年》同仁之间几则通信的时间问题[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哈迎飞;;论鲁迅的家族意识[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姜彩燕;;鲁迅与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京华;;普罗文学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读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论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学的同时代性[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易彬;;杂文精神、黑暗鬼影与死火世界——鲁迅与穆旦比较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丽凤;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蓓;;中国古典社会管理思想的流变与整合[J];理论前沿;2007年18期
2 陈宇宙;胡帆;;内圣外王与清官情结的逻辑关联[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徐晨;;对“内圣外王”思想现代转化的反思[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徐晨;;退隐后重现现代——儒家政治思想现代转化的反思[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3期
5 郭洪纪;儒家的“内圣外王”论评析[J];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6 贺成军;;关于“道家治国思想”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04期
7 王中杰;;浅析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黄静;道家“无为而治”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意义[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董根洪;;先秦儒道社会和谐思想之比较[J];学术交流;2006年12期
10 孙文礼;;先秦“无为”思想的历史意蕴[J];理论月刊;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桂钿;;内圣外王——应对各种危机的东方智慧[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郑晓江;;由“认”到“命”——中国人生死态度之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宋宽锋;;英国近代政治哲学中的“家”与“国”——以儒家和现代新儒家的“家国关系论”为参照[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广保;宋学: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二个“轴心时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耀;《淮南子》政治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2 王晓黎;评述张君劢“德法合一”论[D];山东大学;2006年
3 耿松;《大学衍义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袁华高;孟子内圣外王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宁波大学;2011年
5 张庆伟;扬雄《法言》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徐治初;论庄子的政治思想[D];苏州大学;2006年
7 杨润娣;徐复观的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14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21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