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

发布时间:2019-02-08 20:07
【摘要】:本文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为时代背景,对网络化公共领域、极化、另类空间等近年来西方政治传播领域相继出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认为,基于"现代主义"背景提出的诸如议程设置和公共领域等西方经典政治传播理论已不能解释带有后现代主义表征的、反民主、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西方传播现象。政治传播学研究应关注基于"情感化真相"的另类空间,探索其信息传播和组织动员机制,以及其情感元素对向"情感挖掘"演进的民意调查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推动政治传播的"行省化",引入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本土理论和在地经验,从而彻底破除西方中心论,从根本上推动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
[Abstract]:Taking "post-western, post-order, post-truth" a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combs and analyzes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the west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networked public domain, polarization and alternative space.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western classical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theories, such as agenda setting and public sphere, put forward on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ism", can no longer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anti-democracy, decentralization and fragmentation with postmodernism. The study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lternative space based on "emotional truth", explore its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organization mobiliza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its emotional elements on the public opinion survey that evolves into "emotion mining".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promoting "economization"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troducing the local theories and experiences of non-western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China, so as to thoroughly break the theory of western center and fundamentally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reconstruction and path re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分类号】:D0;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娟;全球化与政治传播[J];理论观察;2002年06期

2 施惠玲;;略论政治传播中的宗教因素[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周建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传播功能分析[J];江海学刊;1997年01期

4 胡亚云;论政治修辞与政治传播[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5 许静;浅论政治传播中的符号化过程[J];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01期

6 王敏;论政治传播有效性的策略[J];兰州学刊;2004年04期

7 张晓峰;政治传播与政治象征理论评介[J];现代传播;2004年06期

8 鞠丽华;;政治传播三种模式的解读及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章兴鸣;;符号生产与社会秩序再生产——布迪厄符号权力理论的政治传播意蕴[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10 张荣华;鲍海波;;延安时期政治传播的典型特征及其现实关联[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华文;;现代国家视野下的政治传播论略[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荆学民 施惠玲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政治传播理论研究中的三大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白文刚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实践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潘祥辉 浙江传媒学院;去科层化:互联网在政治传播中的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大川;“乐”:政治意义的宣化——先秦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秋诗;政治传播视角下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夏欢;论互联网对政治传播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6年

3 邹阳笛;政治传播视阈中媒体报道对政治人物形象建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4 王露璐;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政治传播与大众媒介[D];吉林大学;2007年

5 梁旭;政治符号之分析[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6 杜霁雪;民主实现过程中的媒体角色[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18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18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f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