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德”的情理结构
[Abstract]:"Bide", that is, "combining virtue with natural things", expresses the value ideal of Confucian pursuit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meaning needs to go deep int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Confucianism. " "Bede" is a way to cultivate the gentleman's personality based on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which is full of aesthetic pleasure of "seeing things and taking images", and embodies the unique life realm of Confucianism. The 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rational structure of "Bede"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the heterogeneous structure, the tone of anxiet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政治学院;
【分类号】:D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周兴;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低沉的情绪?——海德格尔对哲学基本情绪的存在历史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2 耿余;;儒家“比德”观的格式塔特质[J];理论月刊;2007年02期
3 陈坚;;比德、性德和道德——儒佛道三家“德”论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开城;君子人格与“比德”[J];学术月刊;1995年12期
5 陈立胜;;子在川上:比德? 伤逝? 见道?——《论语》“逝者如斯夫”章的诠释历程与中国思想的“基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屈晓勤;张鲲;廖一联;;“陌生化”原理的建筑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7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浩;;潜意识或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6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7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余继平;;涪陵陈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菲;现代包装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4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孙琳;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周兴;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低沉的情绪?——海德格尔对哲学基本情绪的存在历史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2 曾海军;;“子在川上”之后——论经典世界中的情感体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俞志慧;;孔子在川上叹什么——“逝者如斯夫”的本义与两千年来的误读[J];学术月刊;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凡一;;“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建设[J];理论导刊;2007年01期
2 廖金枝;;试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J];学理论;2010年16期
3 张运菊;;“天人合一”与生态文明[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吴婧;;天坛祭天——孕育中国古代特权法的仪式载体[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冯乐;;试论儒学对现代中国政治方略的影响[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刘秋香;米正华;;中国“天人观”的现代意义[J];学理论;2011年13期
7 张伟宁;;浅谈周易与法——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本土文化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8 姜晓敏;班固“法自然”观初探[J];政法论坛;2000年04期
9 张堡;天之德化——论泛道德之境与天人之思的乖悖[J];甘肃理论学刊;2002年03期
10 蔡京红;从东西方宗教看汉英语言差异[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亚平;;“道法自然”生态伦理思想初探[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邓姗;曹延慧;;浅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3 谢宛珍;;中医发展不离宗[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4 高影;;中医药的研究思路[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5 王栋;;中国古代科学解释的一些例证解析[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煦明;;传统人居环境思想对创建诗意人居环境的启示[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7 朱婧Z,
本文编号:2432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3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