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政党形象:概念、意义与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2019-03-07 19:06
【摘要】:政党形象指政党的属性、政党符号、党员队伍及政治参与能力给党内外公众留下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感知和整体印象。良好的政党形象在党内、国内甚至国际范围对执政党都发挥着积极意义:良好的政党形象有利于执政党自身的发展,良好的政党形象可以为执政党提供安定有序的执政环境,良好的政党形象有助于提高执政党的外交地位。世界多国的执政党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都越来越重视形象问题,即建设良好的政党形象日益受到各执政党的重视。有效宣扬扩大民众代表性的执政理念,精心设计具有感召力的政党符号,充分发挥政党领导人的招牌作用,努力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塑造和保持良好政党形象的主要途径。
[Abstract]:The party image refers to the party's attribute, party symbol, party team and abilit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hich leave a relatively stable comprehensive perception and overall impression to the public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arty. A good image of the political party is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arty in the Party and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ope. A good image of the political party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ing party itself, and a good image of the party can provide a stable and orderly ruling environment for the ruling party. A good image of the party helps to improve the diplomatic status of the ruling party. The ruling parties 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ag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own construction, that is, to build a good image of the political party is increasingl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the ruling parties. We will effectively publicize the governing idea of expanding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carefully design the symbols of the political parties with inspiring power, give full play to the signboard role of the leaders of the political parties,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ruling ability of the ruling party. It is the main way to shape and maintain a good image of the political party.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BDJ007)
【分类号】:D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晓丹;陈业林;;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J];唯实;2006年07期

2 王楷,余博,杨浩,王丹;政党政治、政党制度与政党监督[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孙洁;;选民、政党与社会福利研究[J];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4 童庆平;;西方国家政党协商民主论析[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5 杨久华;;近年来政党与媒体关系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武建强;聂平平;;现代政党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途径——基于政党正义的视角[J];求实;2009年09期

7 王宝治;;政党政治的宪政之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海龙;;合作治理视野中的党际合作[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李建华;谢金林;;公共理性与现代政治——一种基于罗尔斯的话语框架之解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雷青松;黄红东;;略论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价值目标选择[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阳;;选举政治的政党竞选模式及其超越[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守刚;郝煜华;;政党政治的财政基础——政党财政类型的比较与借鉴[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前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4 卫春回;;论20世纪40年代后期自由主义学人的宪政理想[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悦;;国家治理体系中执政党合法性探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红凛;;政党提名制:分类、比较与思考[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淑真;;“政党政治学”的研究架构与时代意义[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柴宝勇;;政党“吞噬”民主还是民主“抛弃”政党——一项关于西方政党与民主博弈关系的考察论纲[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程国花;;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新认识[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10 宋薇;;执政党媒体资源探析[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尚立;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结构[N];学习时报;2001年

2 李军;社会利益多元化 国外执政党如何维护社会公正[N];组织人事报;2010年

3 ;执政党要重视执政成本[N];大连日报;2004年

4 林尚立;执政党有效执政的实现方式[N];学习时报;2001年

5 王勇兵;西方政党的党内民主问题[N];学习时报;2005年

6 国防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抵制错误政治观点影响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N];解放军报;2001年

7 周淑真 中国人民大学;“政党政治学”的研究架构与时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金安平;政党政治研究的创新之作[N];人民日报;2011年

9 杨云珍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党适应性:理论回溯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扬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奚春华;政党政治现代化诉求[N];扬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沈远新;国外执政党代表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罗峰;变革社会中的政党权威与社会整合[D];复旦大学;2006年

3 程玉红;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和政党变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郑振成;新自由主义改革与民众主义执政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廖龙辉;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若干问题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树雨;宋教仁政党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明;比较视野下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党因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罗阳;困境与出路: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下的民主政治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孟丰林;论新形势下执政党意识形态社会认同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肖永龙;传统政治文化与执政党文化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发胜;张君劢政治思想述评[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柳森;“老大党”政党功能衰退与党内既得利益形成关系之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陈彬;论科学技术与政党执政的互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谭国雄;合法性与意识形态教育[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郭炳荣;制度视角下政策执行变异的原因探析[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6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36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b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