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段理论”视阈下资源型地区政治生态的生成机理研究
[Abstract]:In history, political ecology in resource-based areas presents different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is in dynamic change. However,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tradition has shaped the core of political ecology in resource-based areas. Supplemented by different system systems and behavioral subjects,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the explicit characteristics. Geography, culture, system and policy are the key structural elements that influence the main body of political behavior. These factors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ecology,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se factors is the premis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regional political ecology. Among them, the influence level of physic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tradition is the deepest, the change is slow, which belongs to the "long period" phenomenon of political ecology, and the influence of system and policy is more severe and the change is faster, which belongs to the "short period" phenomenon of political ecology. The sudden emergence of some elements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will change the original political and ecological evolution trajectory, so it has rheology. The four basic elements and the rheological elements of political ecology form the basic equation of political ecological evolution through the "joint force" of history, showing different ecological scenes through each historical period.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院;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长时段理论’视阈下资源型地区政治生态的构成及优化研究”(16AZZ001)阶段性成果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资助项目“农民利益表达能力提升与基层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实证研究”(2014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庆玲;;影响县域政治生态的因素分析和对策[J];理论建设;2011年02期
2 顾海凇;;省委书记栗战书详解“好的政治生态”内涵[J];当代贵州;2011年15期
3 郑林;;论政治生态建构与政治文化功能的耦合[J];菏泽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毛高杰;;清明政治的法理解读[J];领导科学;2013年19期
5 张铁;;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J];共产党员;2013年06期
6 臧乃康;小康社会的政治生态与政治文明建设[J];理论导刊;2003年11期
7 臧乃康;小康社会的政治生态与政治文明建设[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1期
8 臧乃康;小康社会的政治生态与政治文明建设[J];理论与改革;2004年01期
9 沈小平;官员公开道歉说明什么[J];决策;2005年08期
10 柳萌;;听真话比讲真话更难[J];同舟共进;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唐正繁;;近年来我国关于政治生态问题的研究综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2 王金山;;关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思考[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3 刘景泉;;略论民初政治生态与同盟会的改组[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升波;;节约型政党建设的政治生态视维解构[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5 张海洋;;中国民族领域的政治生态与共和宪政坐标——论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治理民族领域的根本和必由之路[A];共识(2012春刊07)[C];2012年
6 臧秀玲;;政治生态视域中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制约因素探析[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文亭;建设好维护好江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N];江西日报;2013年
2 张砥;用铁的政治塑造新的文化[N];北京日报;2014年
3 张铁;好的政治生态靠什么涵养[N];人民日报;2014年
4 记者 汪秀玲;强化政治责任 优化政治生态 落实政治担当[N];黄冈日报;2014年
5 通讯员 纪刚;落实主体责任要着力优化政治生态 构建良好生态的关键是反腐败[N];黄石日报;2014年
6 ;强化政治担当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N];克孜勒苏报(汉);2014年
7 赵强;你改变,政治生态就改变[N];人民日报;2014年
8 特约撰稿 石敬涛;“铺路种豆”背后的政治生态[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9 辛京;政治生态事关经济社会生态[N];湘声报;2014年
10 记者 李晓斌;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N];邯郸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岭杰;民主化中的民族整合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李新;政治生态视域下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美玲;政治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豪;对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现象的法律思考[D];山西大学;2015年
2 孔婷婷;当下我国政治生态的现状及其建构路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3 郭璐璐;政治生态视角下县级党政一把手腐败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刘春珍;朋党现象的政治哲学分析[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6年
5 王洲;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6年
6 冉德睿;政治生态视角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曹高产;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崔凌;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恩名;互联网政治生态下的政府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袁亦;基于互联网的政治生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37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3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