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中俄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转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4 07:55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在传统政治文化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国家崇拜、集体主义、道德至上等内容构成了两国政治文化的相似性,使得两国在转型进程中具备一些相同的特点和问题。同西方文化的关系和宗教对社会结构的不同影响,则构成了两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差异———前者直接影响了两国对改革模式的选择,后者对提升两国内部"软实力"以推进社会转型的深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因为在传统政治文化上的共性和差异性,中俄两国都需要正视并合理利用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一些固有因素,同时结合自身社会结构特点,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推进转型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Abstract]:China and Russia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State worship, collectivism and moral supremacy constitute the similarities of political cultur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hich make the two countries have some sam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different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social structure constitute the main differences of political cultur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the former directly affects the choice of reform mo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latter will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promotion of "soft power" within the two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pth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due to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both China and Russia need to face up to and make reasonable use of some inherent factors in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socia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core value system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to deeper, higher-leve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和俄罗斯转型期国家理念和体制的比较研究”(批准号2011M500159)
【分类号】:D0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平;;羌族文化与羌族性格的双重展示——《羌族释比文化研究》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赵炎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陈希红;;简评骆自强主编之《传统文化导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李忠萍;;浅析《吕氏春秋》蕴含的文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陈慧敏;;论宗教意识缺失对中国传统失意文人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雪凌;刘可佳;;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与转型[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郭春生;;论俄罗斯社会转轨时期的腐败难题与腐败治理[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3 李劲松;李林杰;;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超越——以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刚;;中国的地缘科技战略[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杨金杰;;云南经验:民族文化保护区的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链的衔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6 黄孙庆;唐德海;;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梁琰;;俄罗斯风水文化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邓城锋;;香港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学习分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劲松;李林杰;邓丽花;曾北危;;基于内需主导型循环经济模式的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审度——以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补偿机制为中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李劲松;李林杰;邓丽花;曾北危;;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审度论——以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文如;俄罗斯政党政治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y囇蘖,

本文编号:2439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39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2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