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贫穷治理与超越贫穷——读《规制贫穷:新自由家长主义与持续的种族权力》

发布时间:2019-03-17 08:53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自由家长主义哲学的兴起,美国福利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新福利政策的实施,已经使美国福利政策转型为具有高度惩罚性和种族化的贫穷治理模式。这彻底转变了以前福利政策设计所遵循的价值理念、组织运行方式以及参与者的行为模式,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鉴于此,三位美国著名的贫困问题专家乔·萨斯、理查·福丁和桑福德·施拉姆在《规制贫穷:新自由家长主义与持续的种族权力》一书中,主要基于新福利政策中对穷人产生重要影响的"贫困家庭临时救助(TANF)"项目展开分析,大胆质疑了其政策设计的合法性、公正性及其影响,重点强调了种族在其政策设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分析了贫穷与种族、福利、文化以及监禁的关系,提出关于消除贫困的政策处方。本文基于对三位著名学者的分析,进一步反思了美国的贫穷问题以及福利政策。
[Abstract]:Since 1990s, with the rise of neo-liberal paternalism, American welfare policy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welfare policy has transformed the welfare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to a highly punitive and racist model of poverty governance. This has completely changed the value idea, the organization operation mode and the participant behavior pattern that the welfare policy design used to follow, and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merican society. In view of this, three prominent poverty exper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e Sass, Richard Fordin and Sanford Schram, wrote "regulating Poverty: neo-liberal Patriarchism and sustained racial Pow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mporary Assistance to Poor families (TANF)" project,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poor in the new welfare policy, the author boldly questions the legitimacy, fairness and impact of its policy design.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race in its policy desig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verty and race, welfare, culture and imprisonment, and puts forward a policy prescription for poverty eradi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ree famous scholars, this paper further reconsiders the poverty and welfare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公共管理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ZZ05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YJC810024) 东北大学“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晓华;;论当代印第安人的贫困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丁吉英;美国AFDC政策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智垠;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婧;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践中的福利依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熊婕;我国低收入群体住房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郝花;美国工作福利制度述评[D];厦门大学;2008年

6 王晓华;论堕胎问题与美国政治:1973-2007[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8年

7 李敏惠;福利体制理论视角下的儿童福利政策[D];南京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松;;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两条主线[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2 周弘;分解福利——福利国家研究的角度[J];欧洲;1997年04期

3 茅于轼;;警惕福利国家的副作用[J];IT时代周刊;2010年11期

4 杨志刚;礼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5 王礼湛,贺国锋;“礼治秩序”与现代社会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龚加成;社会党国际福利政策的演变[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7 郁建兴,徐越倩;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新角色[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8 李翔海;杨静;;西方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想述评[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9 尚庆飞;宋书琴;;从积极福利到社会投资型国家——吉登斯福利国家概念初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国外政党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J];政工研究动态;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肖巍;;“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的一个标本——从福利国家到“社会投资国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郑宗汉;;第十二讲 资本主义能“青春长驻”吗?[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陈喜贵;欧盟东扩:多样性和适应[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丁刚 资深报人;改革,,不要等到危机时[N];东方早报;2007年

3 黄建忠 美国罗格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让低收入者积极工作美国有高招[N];中国社会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翠芳;中左派的政府理论及其意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王云;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张宗然;关于马歇尔公民资格理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42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42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c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