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影响公共行政的三大因素
[Abstract]:Economy, politics and society ar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more accurately and deeply the environment and challeng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factor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factors are as follows: the increas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hancement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the change of interest diversification and individual demand, and the three major income gap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factors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the conflict and consensus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 changes of social factors are as follows: the social flow of population and the change of social structure,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individual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social risks on social security.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刘树杰;王宇鹏;;分报告一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增长动力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3期
2 韩瑞玲;路紫;;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及其国际比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任剑涛;;建国的三个时刻:马基雅维利、霍布斯与洛克的递进展现[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磊;于春江;;近年来国内清末新政研究概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彭宇;;行政绩效管理的实用主义倾向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赵志刚;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宣扬;李乐;;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坚持党的建设与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刘洪玲;;困境与出路:新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宣丹妮;;民企与政府关系扭曲诱因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9 关海宽;闫丽娟;;农村教育对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影响地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10 韩丹;;从经济角度审读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2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梁三利;;论法院的组织属性[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硕兵;;红色资源在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培训中的运用探讨[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张勤;;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亟待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水平[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7 姚尚建;;社会暴力下的整体治理[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前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10 王积武;王玉;;试论地方政府现阶段改革的立足点[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邓文;雷震与战后台湾社会运动[D];武汉大学;2010年
6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杨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丽维;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澄;邻避现象及其应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硕风;什么是综合国力[J];党建;1994年02期
2 金俭伦;世界银行教育投资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1年02期
3 张志明;我国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07期
4 李建梅;史会剑;任建兰;;日本对中国投资的特点及趋势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冯君;张晓青;;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动力机制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罗素·普赖斯;傅乾;;马基雅维利的virtú诸义[J];政治思想史;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弗·契尔丹采夫;王成懋;;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结构[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05期
2 高旺;论政治权力的社会心理基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孟昭武;;“自然—社会—意识人性论”理论模式探析——兼论行政管理模式设计的人性论基础[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胡穗;康铁庚;吕普生;;试论和谐政府构建路径的两种社会制衡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5 袁兵喜;;近代西方人权理念兴起的成因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周灏;;以社会制约权力——试论托克维尔的宪政思想[J];学术论坛;2008年07期
7 高元庆;;论民主成本[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曹培培;赵宇翔;徐一新;;基于TAM模型的政府网站使用行为实证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年02期
9 旷开源;论公平环境[J];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10 苑国华;;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思想评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海晶;生态政治学的研究重点[N];社会科学报;2001年
本文编号:2448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4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