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动态理解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

发布时间:2019-04-17 19:23
【摘要】: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主要变量,二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本身是动态的,政治认同是一个过程,政治稳定是动态的稳定。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应该理性地看待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政治认同的逻辑结构包含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与价值认同,其中价值认同是政治稳定的根本支撑,动态理解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关系的切入点是加强公民权利保障和公民文化建设。
[Abstract]:Politic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are the main variable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two-way interaction. Politic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are dynamic, political identity is a process, political stability is dynamic stabi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shows considerable complexity and is not a simple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should be viewed rationally.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political identity consists of interest identity, institutional identity and value identity, in which value identity is the fundamental support of political stability. The dynamic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is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civil righ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c culture.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0BZZ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旭光;;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01期

2 薛中国;;政治认同概念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侣传振;;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工政治认同方式的实证研究——基于C市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4 张平;孙志叶;;当前中国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史献芝;刘建明;;关于新社会阶层政治认同问题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6 王增收;张飞;;公民政治行为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认同的连接点[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研究刍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丁忠甫;郑林;;政治认同的合力论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胡建;刘惠;;社会公正:政治认同的制度性资源[J];理论探索;2009年05期

10 戴亿绵;朱红;;当代大学生对党政治认同的培育[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旭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周敏凯;;政治认同建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Gilles PECOUT;;从欧洲统一到欧洲联盟:作为欧洲政治认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的欧洲文明(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谭天星;;华族的海外发展与华人社区变化的探讨[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徐黎丽;;国家认同——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核心因素[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6 杨宝兰;;我国近现代民间社会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启示[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叶青;;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多元化问题研究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8 汪行福;;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未终结[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9 罗锋;;“90后”大学生政治心态与“两课”教育教学[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10 刘芳;;炎黄文化热说略[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春燕 戴玉;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新途径[N];吉林日报;2010年

2 薛中国;关于“政治认同”的一点认识[N];光明日报;2007年

3 辽宁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 董雪峰;打牢“三个认同”的政治基础[N];人民公安报;2008年

4 记者 张杨;团州委青年论坛在关举行[N];大理日报(汉);2009年

5 西北工业大学 商存慧 樊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引导[N];人民日报;2011年

6 叶渔邋李新;文化不是问题的根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民族的知识卫护[N];经济观察报;2004年

8 记者郑巧;“两岸统合研究中心”在台南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 卓新平;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陈幼辉;从政党认同视角看党的先进性建设[N];福建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胡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俞楠;“文化认同”的政治建构: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茂美;村落社区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曹晓飞;政治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尹华容;宪法诉讼正当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丽娜;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认同思想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D];安徽大学;2010年

2 王健;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获取新解放区农民政治认同的方法(1949-1952)[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璐;利益、制度与价值—政治认同的逻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丰晓丽;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政治认同及其现代意义[D];大理学院;2012年

5 孟令辉;城乡政治认同比较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谭丽君;社会转型期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谢双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政治认同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屈明洋;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的文化路径及其借鉴意义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9 王志超;网络空间中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彭可;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59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59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