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限度和互动

发布时间:2019-05-11 09:44
【摘要】:公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约文化为中轴,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宗旨的社会自主领域。现代国家呈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的趋势。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各有其优长和局限性,两者应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以克服各自的消极方面,超越"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形成政治国家能力强大、公民社会富有活力的新局面。
[Abstract]:Civil society is a field of social autonomy based on market economy, with contract culture as its central axis and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citizens' basic rights. The modern country presents the trend of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state each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They should establish a benig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ir own negative aspects, go beyond the "zero-sum game" to the "positive sum game", and form a strong political-state capacity. A dynamic new situation in civil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GD11XZZ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伟;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J];政治学研究;1996年01期

2 忻林;布坎南的政府失败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J];政治学研究;2000年03期

3 托马斯·卡罗瑟斯,薄燕;市民社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陈好孟;基于环境保护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俊斌;;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共存共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伍俊斌;;论政治国家的限度[J];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01期

3 黄科;;浅谈公共权力起源的两种论证[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蒋京议;;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性资源——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5 安鑫;;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对中国构建公民社会的现实意义[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1期

6 任维德;公共治理:内涵 基础 途径[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廖加林;;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与道德基础[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聪;;公民社会形成模式研究[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姜士伟;;从公民社会理论看第三部门的合法性[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10 徐勇;治理转型与竞争──合作主义[J];开放时代;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秋菊;;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沈荣华;钟伟军;;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体系[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余玉花;;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文化责任[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5 徐波;;高扬平民之政治与社会权利——论孔子学说之人权精神[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李小兰;;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薛冰;;试论公共管理的逻辑结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富;;论公共行政权力的属性、异化及其超越[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纪俊臣;林怡均;;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俊斌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社部;推进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陈家刚 中央编译局;协商民主要素分析:多元主义、公民社会与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 徐学通;国内外学者聚焦“政党如何联系群众”[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高丙中;“公民身份”的理论取向和现实意义[N];学习时报;2003年

5 郁建兴;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辩证法[N];南方日报;2006年

6 ;改善我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N];学习时报;2006年

7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8 ;公民身份的认同与公民社会的形成[N];福建日报;2004年

9 ;现代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辩证关系[N];铁岭日报;2007年

10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N];学习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英;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王法硕;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胜玉;平等和参与[D];吉林大学;2010年

5 梁美妍;话语民主与微观权力:虚拟公民社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常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雪华;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一种公共权力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8 程玉红;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和政党变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樊凡;现代国家的构建:消极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静;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D];中南大学;2004年

2 于战水;试论腐败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关于腐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3 郭星伟;论公共权力的起源、异化与回归[D];西北大学;2008年

4 孙静;试论台湾公民社会的形成及发展[D];外交学院;2012年

5 张和亭;论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对当前中国政治稳定机制建构的启示[D];华侨大学;2011年

6 李乐为;公民社会与现代国家的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洋;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陈壮志;公民社会与权力制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谭亦玲;政府回应性同民主政治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小伟;论公共权力的异化与制约[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4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74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e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