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亲互隐”看家国关系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晓芒;;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J];学海;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6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7 鲁卫东;;制度设计与实践的背离——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初探[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8 方维保;江山依旧,才人辈出──张恨水、金庸比较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李平;梁启超哲学思想四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项念东;梁启超的“诗史”观——《饮冰室诗话》的若干诗学思想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4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肖承罡;;万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司洪昌;;晚清的学校和教育图景扫描——一位俄国人1907年的纪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李海星;;“国民性”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9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晓昕;;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鹏飞;火:希腊历史的神话学阐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鹏;个人品德的建设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鑫佳;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清平;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J];哲学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珠琴;;儒家善政伦理及其现代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陈弘毅;李道晴;;儒家与民主宪政——从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谈起[J];原道;2009年00期
3 邓晓芒;;就“亲亲相隐”问题再答四儒生(之二)[J];学术界;2008年04期
4 岳德霞;;当代中国人德性建构的几个思考向度[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林同华;;东方:儒家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观述论[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4期
6 ;儒家资源亟待挖掘[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柏思德;刘世生;;西方学者关于孔子及儒学在现代世界中作用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03期
8 张晓磊;竹立家;;文化与行政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02期
9 沈毅;;“仁”、“义”、“礼”的日常实践:“关系”、“人情”与“面子”——从“差序格局”看儒家“大传统”在日常“小传统”中的现实定位[J];开放时代;2007年04期
10 郭国灿;;“移民精神”与“乡土意识”[J];读书;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戴建兵;;关于民间思想的一点想法[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立滢;中西古代德治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刘艳;王者有道 仁者无敌[D];扬州大学;2006年
3 葛晓莉;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74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7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