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发展与Civil Society的历史变迁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0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刘长林,李云飞;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3 李鹏涛;王泽壮;;革命的“病理学”——布林顿对“革命”的开拓性研究及其影响[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4 高佳琦;;浅谈新闻学规范的依据和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5 鲍超;刘爱平;;法国大革命与陈独秀早期思想——兼论第三种革命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6 武夷樵;;从中国乌托邦到空想社会主义——西欧现代性成长中的乌托邦转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8 何远琼;;示范合同的制度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凌斌;;现代性危机与政治实践: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魏建国;;普遍信任:法制现代化的深层内驱力[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何军;;有效性:共产党执政体系的治理绩效基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4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肖瑛;;构建总体性的友好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刘志广;;财政制度变革与现代国家的构建——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刘泓;;当代西方民族主义主要理论观点解读[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李绥州;;推进行政改革的技术路径:以ISO质量管理体系为例[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平原;;董必武等领导的华北根据地《民法典》起草情况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7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罗阳;经济危机、社会动员与政治稳定[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秦玉娈;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文竹;明朝中后期的商业走向及其策略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石成松;论1789年前后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历史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
7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杰;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江南大学;2010年
9 张永亮;复数的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翟正国;转型时期中国国家自主性问题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岸;公民理论原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点评[J];湖南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2 杨龙;从城邦主义到国家主义——近代早期西方国家观的转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林国荣;论世界帝国——从观念史截面的理性思考[J];战略与管理;2001年05期
4 袁俊锋;郭俊梅;;亚里士多德对公民教育的思考[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5 李章泽;论民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7年03期
6 董建萍;现代视野中的城邦“民主化”进程和观念形态[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7 孙晓青;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民主政治思想[J];思想战线;1998年11期
8 周小玲;自由的隐与显探源——中西古代自由观之比较[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蔡东丽;谢加书;;政治自由与三权分立的密切关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读后感[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叶剑锋;;对孟德斯鸠分权理论几个问题的辨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澜;李海默;;重绎洛克之路——关于政治自由来源问题的一点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陈于武;;多少,还是有无?——试析《现代评论》对个人自由的诉求[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汪行福;;《帝国》:后现代革命的宏大叙事[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4 张家安;;国家(权利让渡的具体产物)——再论社会契约论的真理性[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李小科;;本真的自由和变异的“自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第一章读解[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类型及演变格局[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慧峰;俞祖华;;严复与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开启[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学明;;评《帝国》一书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9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俊斌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社部;Civil Society意涵的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王新颖;经济自由提升政治自由[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莫枫;《共和的理念》:人类说有光,于是就有了光?[N];经济观察报;2010年
4 周虹升;西方国家概念的演变[N];社会科学报;2001年
5 刘山鹰;民主何以需要人大代表?[N];检察日报;2004年
6 韩磊;古希腊的道德理想国论[N];学习时报;2005年
7 张丽艳;法的精神[N];学习时报;2005年
8 谭彦德;在托克维尔与马克思之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郭长刚(上海大学历史系);破碎的“光荣与梦想”[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韩磊;亚里士多德的优良政体思想[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永豪;国家繁荣:制度、秩序与力量[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龙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石庆波;公元前4世纪雅典城邦的相对稳定与公民的政治参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叶颖;普世秩序的多元表达[D];北京大学;2007年
5 王冠群;面向政治自由的现实之境[D];吉林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万绍和;从古代正义到现代正义[D];浙江大学;2004年
8 王涛;朝向善: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岩峰;柏拉图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耘;人天然地是政治的动物[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程小佩;萨托利政治自由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培杰;桑德尔共同善的政治哲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丽君;论马克思的政治自由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晶;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观[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丽娜;可行能力视角下的自由[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张德全;柏拉图城邦学说与马克思国家学说之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玉华;亚里士多德的优良政体理论初探[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关晓铭;洛克的政治自由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汪尊鑫;公平正义的两个维度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本文编号:2479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7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