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与中古社会批判传统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蒙培元;汉末批判思潮与人文主义哲学的重建[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2 王健;;略论东汉“潜夫议政”传统及其历史影响[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王健;;王符民本思想的再发现及其价值重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罗传芳;;批判与反思: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理论意义[J];哲学研究;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解丽霞;;近二十年来的人文精神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程宇宏;荀悦思想研究综述[J];南都学坛;2002年06期
3 方军;;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天人关系与政权合法性的论述——以《潜夫论》和《春秋繁露》为分析对象[J];人文杂志;2010年01期
4 郑先兴;;论王符的史学思想[J];史学月刊;2010年03期
5 方军;;两汉经学的式微与魏晋玄学的孕育——论王符《潜夫论》治道思想的历史地位[J];现代哲学;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沈阳;汉代人性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棋;荀爽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樊祯祯;汉代情感思想及其美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谭慧存;秦汉士人隐逸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张睿;崔[运枷胙芯縖D];南开大学;2012年
6 李晓敏;王符《潜夫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花周;应劭及其社会批判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卢姣丽;荀悦《申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海青;东汉后期重法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娟;论东汉末年传统才性观的危机[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欣;《人物志》与汉魏思想转型[D];青岛大学;2007年
6 李云;论王符政治思想及其哲学基础[D];河南大学;2008年
7 杨志才;王符《潜夫论》善政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绪忠;两汉时期谣言与统治阶级的应对策略[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孔令广;际遇与走向:东汉末年士人的政治分流[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鹏裕;《潜夫论》治道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军;;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天人关系与政权合法性的论述——以《潜夫论》和《春秋繁露》为分析对象[J];人文杂志;2010年01期
2 李桂花;;浅析王符《潜夫论》之理想社会[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王孝春;论王符“民为国基”的政治思想[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刘迅霞;;论王符关注民生的道德精神[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绪刚;中国人传统的国家观[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6 李沈阳;;汉代思想家的学习目的及变迁[J];理论界;2007年07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长安;王符民本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李桂花;王符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9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39854.html